南帆文集①● 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文学批评手册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帆文集①● 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文学批评手册

南帆文集①● 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文学批评手册

著名学者、散文家三十年文艺理论学术总结

作者:南帆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094-4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16-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这里包含着作家用意及其效应的阐释,包含着某些艺术形式的功能测定,包含着审美反应的描述、分析以及适当的联想。而且,当我将这些小说综合成一个生气勃勃的艺术潮流之后,这里还包含着时代精神与艺术潮流之间对应关系的论述。

  为了寻找一个论述上的支撑点,我选择了小说的艺术模式。

  相对于纷纷攘攘的小说艺术实践,批评对于叙述方式的研究却依然十分消极。尽管多数批评家不再将叙述方式视为雕虫小技,但是,一种轻视依然隐匿于他们的论题选择之中。而且,不少批评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缺乏应有的学识准备。这使他们的研究往往不过停留于主张上。我们曾经轰轰烈烈地引进了诸多批评方法,艺术形式的批评亦属其中一个显眼的项目。然而,这种引进多半浅尝辄止。批评家手里虽然多了几个概念,但一种新的思维结构并未同时产生。有人风趣地将这种状况形容为理论的“早产”。于是,当小说的叙述方式逾越出了陈规之后,我们却依然很少见到新的批评锋刃所相应制作的理论产品。

  将叙述方式作为研究的入口之后,我的企图在于开辟另一个方向:观察叙述方式同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作家在小说中所幻化的艺术世界可能千奇百怪,但他们组织形象体系的情感方式却循着一定之规。当作家的审美情感开始活动,相应的叙述方式则作为它的物化形态予以配合。当然,我们的观察毋宁说是将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当我们抽象出潜藏于各种叙述方式之后的基本程式时,审美情感把握对象的内在规范也就相继呈现了。我们将一些相对稳定的小说形态视为几种特定的艺术模式,亦即考察几种常见的情感规范如何沉淀于叙述方式中,并且决定了它们的内在守则。同样,传统的叙述方式经历了一阵崩裂和剧烈的调整时,我们也是从这个关系上继续追溯至它们的原因:这征兆着时代精神业已酿就了新的审美情感方式。虽然具体的论述过程或许难免疏漏脱节,但我坚信这是一个正确的逻辑关系:审美情感先于艺术模式;审美情感取得广泛的共性将构成艺术模式;而且,一种新的审美情感又将突破传统的艺术模式。因此,我的论述基本笼罩于这个前提之下:审美主体的变化导致新的艺术模式崛起。

  毫无疑问,艺术充满了个性。但是,艺术加入社会寻求认可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家的个性不知不觉地推广为集体意识的过程。对于文学而言,语言无疑是这种推广的有力工具——这是一个四通八达地贯穿于各个社会角落的符号系统。在审美经验的意义上,艺术模式不是也同样可以视为另一种语言符号吗?

  当然,完全摒弃任何艺术模式是不可思议的。离开符号系统的约束,所有的表达都难以成形。但是,艺术模式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一种艺术模式从朦胧模糊到清晰固定,新的艺术模式取代旧的艺术模式,这些辩证的运动将不断地发生。就某个侧面加以观察,富于创造性的作家总是永远循环往复于制造艺术模式与打破艺术模式之间。这当然不是西绪福斯徒劳地向山坡上推着同一块巨石。相反,不同的艺术模式从审美情感方面暗示了人类精神上前行不已的探求历程。

  我相信,论文的文体也可能体现着作者的心态。因此,但愿读者能够容忍我思辨之余的一些想象,一些夸张,一些比喻,或者一些猜测。因为这将使我的情绪与趣味也相应地活跃起来。倘若有人抱怨书中缺少足够的引经据典,我也同样祈求谅解:直截了当的洞察与自圆其说所产生的快感相当诱人。当然,这决不是否认各种理论书籍所给予的思想推动,而是表明这些书籍已经为我带来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应当强调,一些师长、同行和友人的观点曾经直接地启示或鼓励了我对某些问题的思索。我想特别地提到刘再复、吴亮、程德培、黄子平、李劼、李庆西等人的有关著作与论文,并希望他们能接受我的诚挚谢意。

  《小说技巧十年》一文曾经是我对当代小说某个侧面的描述。因为此文中保存了构思本书的某些设想,因而作为附录收入。

  以上这些零星的感想断断续续地发生。因为涉及了本书的意图、构思与行文,故而稍加组织,作为自序。

  1987年2月15日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2

开 本:16开

字 数:253千字

南帆文集①● 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文学批评手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上一篇:南帆文集②●冲突的文学     下一篇:庐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