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自己

首页 > 图书 > 成功/励志类图书/2020-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开发自己

开发自己

作者:刘广迎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792399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9-06-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其三,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够面对“镜头”和美女小丫时不至于过分紧张或激动,比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善于沟通的人能够迅速地取得小丫的“偏心”,得到她或表情或语调的间接帮功,甚至于是直接的提示。而善于捕捉非语言信息的人,才不会辜负小丫的这份“情意”,同时还可能会在现场观众身上捕捉到一些有益的信息。上述三项,显然都超出了智商(IQ)的范畴,而属于情绪智商(EQ)的“势力范围”了。
 例如:只具备前两个条件的人,在他和小丫“面对面”时,某一道题明明答对了,可小丫考官却一连问上三遍“确定吗?”你说谁能不发毛呢?
  而如果具备后面三个条件的人,他可能会用自然的、得体的三言两语,一下子拉近与小丫的距离,博得小丫自觉或不自觉的“偏爱”。这时,一旦他回答错误时,现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小丫:“确定吗?”
 选手看着小丫的表情,试探地说:“确定。”
  这个时候,知识面广的选手不仅从小丫的脸上读懂了答案的对错,而且能迅速作出新的判断。而有的选手可能还会进一步试探,因为他只能借此排除一个选择,而不能在剩下的两个备选答案中确定其一。于是,他真诚地凝望着小丫,再次试探着说:“是A?好像是C吧。”
  小丫:“你还有两次求助机会。”
 此时,答案已经禾言自明了。
 “恭喜你,完全正确!”小丫微笑的脸变得更加灿烂。
  无疑的,仅仅具备前两项智能的人,一般会因没有发挥出实际水平遗憾而归。而具备后三项智能的人,大都会因自己的超水平发挥而心满意足,尤其会为自己能够获得小丫的帮助而油生欢喜。
由此可见,智商(IQ)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基础,代表了某种可能性。但要把某种可能变成现实,仅有智商(IQ)是不够的。这好比买东西,有钱(物)是必须的。但同样多的钱在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效用却有着天壤之别。
有知识是一回事,把知识变成“力量”是另一回事。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对思考途径和思维材料的掌握和应用。
 从“谁是英雄”看IQ的架构
  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总是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夸奖,而体育或绘画等方面好的孩子总是被认为调皮或不务正业?与此相关联的是,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一个人的语言、数理方面的智力上呢?这首先是因为这些智能与人的生存、生活紧密相关。而这种情况长期以来,造成了学校的考试制度、企业的员工录用制度、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都只重视人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致使人们误以为学习好的人就是智商高,学业优秀的人就是人才。这是“上帝”给人类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在此,我们有必要先对智商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我们不妨从湖南卫视的名牌栏目“谁是英雄”说起。
由“笑星”大兵主持的“谁是英雄”,是一档以“平民英雄”为理念的娱乐节目。许多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借助湖南卫视这个平台,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异于常人的本领。有眼睛喷火的,有记忆力惊人的,有力大无穷的,可谓无奇不有。常看这个电视节目的人大都会被那些身怀奇技绝活的人所折服。
  这个节目,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人类潜能的多元性和无限性,也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自身潜能的好奇和探索。其实,人类对于自身智能的思考与探索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西方中世纪的思想家就有“三艺”(语法、逻辑和修辞)和“四科”(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之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也提出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观点。
但是智力智商(IQ)的提出,则是上个世纪的事。1905年,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阿尔弗莱德’比奈为了研究巴黎学校制度下学生的智愚,设计出了一套智力测验。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智力研究的兴趣。这里所测验的智力主要是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比如文字的理解、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当时,比奈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明了世界上**个智力测验。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尔海姆•斯恩特,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与测量方法。这种测试主要是考察一个人掌握词汇的能力,发现词与词、数字与数字之间关系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其方法是:先测出不同年龄段智商的平均数。如果你的得分恰好和你这个年龄段的平均数相同,那么你的智商是100;如果你的得分低于平均数,你的智商可能在90~100之间;如果你的得分稍高于平均数,你的智商可能在100~110之间;如果你的得分在120~140之间的话,便被认为是高智商的人;如果你的得分超过140的话,则会被认为是天才。与许多巴黎时尚一样,这类智力测验也迅速地向外传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之后,智力测验被看作一种有效的技术传遍世界。但智力测验在传播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挑战和质疑。批评者认为,智力测验的内容是相当狭隘的,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潜能。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智能究竟是单一的,还是多元且相对独立的。
1983年,加德纳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在许多领域人类能力的新概念,为人类深入认识个体的潜能,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定义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按照这个定义,智能是看不见的,也是很难测量的。而且,据推测,智能可能是神经方面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取决于人类个体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取决于那种文化背景所提供的机会是否允许,还取决于个体在他本人、家庭、老师和其他人影响下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加德纳提出了人类智能的八个判据,并据此把人类的智能概括为以下七种:
一是语言智能。包括语言、文字,主要是一个人的学习、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律师、议员、作家、诗人都是语言智能高度发达的人。
二是音乐智能。包括音感、节奏、旋律,主要是一个人音乐的表现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等都是音乐智能高度发达的人。
三是逻辑—数学智能。包括算术、几何、推理,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家、逻辑学家等都是逻辑智能高度发达的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成功/励志 情商/情绪管理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