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理遇到佛学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管理遇到佛学

当管理遇到佛学

作者:觉真法师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3037696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的成功,离不开和谐,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和谐。和谐是人品识见,和谐是高风亮节,和谐是人格风范,和谐是清净无染,和谐是生命境界。让我们把佛陀的教化带给人间,带给法界众生,愿人人唤醒和谐自觉,愿人人提升心灵素质,这是今天人间佛教的新的实践课题,也是我们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和谐是生存的智慧
作为香港佛教界的代表,我首先向今天与会的大善知识、诸上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我非常感谢本年度六宗教思想交流会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宏大的主题——宗教信仰与和谐家庭。
说它非常重要,因为,这很现实,是生活中的现实,是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现实。
说它十分宏大,因为,家庭问题的探讨,涉及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不可能没有“家”的人。既涉及“家”,又涉及“人”,就不简单了。这不仅会涉及到道德、伦理、法律、人生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诸学科,而且还不能脱离了历史的、时代的考验。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的古人强调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齐家,而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时,讲五伦,守五常,重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富贵人家,克绳祖武,兰桂齐芳;贫寒之家,菽水承欢,不弃糟糠。嫁过去,白头偕老;娶回来,终身不二。所以,古时候,数代同堂,儿孙绕膝,瓜瓞绵绵,天伦共享。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你死我活,城头变幻,历史早已旧貌换新颜。《红楼梦》里贾母、贾政的那个家庭,《雷雨》里周朴园的那个家庭,《家·春·秋》中觉新、觉民的那个家庭,甚至黄世仁的家庭、杨白劳的家庭,电视剧《大宅门》的那个家庭,都已成为历史烟云,随风而去。要说,也只是作为艺术作品和历史回顾而留在舞台和荧屏上吧。
在今天的现实中,人们还是不能不面对市场经济、面对商品社会、面对竞争压力、面对当代的价值观。我们的古人。可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的单亲家庭、丁克家庭、混合家庭(离了婚的男女双方,再婚了,太太带了与前夫所生的子女过来,先生也有与前妻所生的儿女,同父异母的姊妹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又合成一个混合的家),还有什么同居、分居的家庭,种种形态,不一而足。难怪哲学家、社会学家要惊呼: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正在解体。还有人担心,家庭在现代社会中所占地位极低,甚至有人忧虑家庭是否会崩溃。
今天强调社会的多元,也尊重社会的多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形态的多元,不是今天的现实吗?娜拉出走后,就不会再婚吗?无论怎么变,家庭的基本成员,离不开夫妇。有夫妇就会有儿女。有儿女必然有父母。夫妇(父母)儿女,这就是*基本的家庭。一个人的成长,犹如一棵小草、一株树苗,家庭就是他赖以生存的*早的土壤。除了孤儿院的儿童,父母总是人生的**位老师,**位启蒙者。人的教养,人的人格教育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的生养之恩,劬劳之苦,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应忘记的。在人类文化学的意义上,具有历史悠久传统的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才有了国与家的坚强的感情纽带。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君父情结,几乎就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
可是,历史无情。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市场价值,功利主义,把传统的家庭观念雨打风吹去,让我们不能不付出沉重的痛苦的代价。今天的家庭危机,正是社会危机的一个缩影。家庭中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部分。而且是*有血缘、情缘、亲缘的关系。难道这不应该是*具亲和力、*具凝聚力、*能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人际关系吗?血浓于水。自古夫妻叫结发同心,夫妇和而家道成。父子(父母子女)叫情逾骨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兄弟叫情同手足,世界*难得者兄弟。诗歌绰绰,圣训怡怡。一家之桐木称荣,千里之龙驹谁匹?所以自古名言:家和万事兴。夫妇如琴瑟和谐,父子谓麟趾呈祥,兄弟则棠棣竞秀。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社会如何跌宕,家庭的形成与成员结构如何不同,亲情都应该得到认知。
可是,不对了,今天的现实并非如此。一首流行歌曲唱得人心怕怕:“说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可以重换。你的信,一撕两半,你的情,一刀两断。”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妇不稳定,琴瑟不和谐,家庭走向破碎,冰炭不能同炉,骨肉成仇,亲情疏离,社会的核心——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就可想而知了。今天六宗教思想交流的主题,说它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这里。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讲财富了。那个“福布斯”排行榜,几乎每天都在拨算盘。不过,那是有形的财富,是身外的财富。有形的财富,何如无形的财富?身外的财富,何如生命之内的财富?物质的财富,何如心灵的财富?
宗教信仰,正是心灵的财富。心灵的财富,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人生*为宝贵的财富。
我们今天常讲“法治”,即依法行政,以法治国。立法,司法,不错,法律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可以制止人作恶犯罪、作奸犯科。可是,法律不能规范人的思想,不能规范人的心灵。我们的古人强调以德治天下,今天也叫以德治国。不错,五讲四美,上海市的七不规范,还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能倒背如流。可是,理论与现实画不上等号,并不因为有了道德标准,有了道德知识,有了道德要求,人就道德化了。现实的人,既不完善,也很吊诡。你看,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言行不一,口蜜腹剑,思想出轨,失去理性。那理论的美好、道德的高大、伦理的规范时时被情绪的失控、无明的冲动、一念的迷误而践踏得体无完肤。这时候,家不成家,人不像人,世界好像颠倒了。这不是理论不好,道德无力,法律有漏洞,伦理有缺憾,不是,不是,而是人的心,出了问题。荀子愤而说:人性本恶。我们的兄弟宗教说,这是人的原罪。从我们佛教来说,无明覆盖,业障所据,贪嗔痴三毒所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宗教的课题了。净化人心,自净其意,出迷入悟,断惑证真,心净则国土净,这就是我们佛陀的教化,三宝的庄严殊胜,亦即我们佛教徒的人生使命了。
《法句经》第十四品第七条说:
圣者极难得,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出生圣者,但圣者出生的家庭必和乐兴旺。
注释这条经文的有一个故事:阿难尊者有一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们的导师佛陀告诉我们:纯种的大象只生长在参达塔和优萨陀种中;纯种马只生长在信度种中;纯种牛只生长在优莎帕种中。这,他只告诉了我们有关纯种象、马、牛的事,但他未提及*尊贵的人到底生长在何处。经过一阵思考后,阿难尊者就前去向佛陀请教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阿难,*尊贵的人并不生长在某一个特定的家庭中。但,*尊贵的人生长的家庭,必定和乐兴盛。”说得多好!并不是每个家庭都生出道德高尚充满智慧的人,而是道德高尚*具智慧的人只能出生在和乐兴盛的家庭。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一般管理学 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上一篇:挣到第一个100万     下一篇:流程管理-(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