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作者:伏尔科夫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6382724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15-11-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当然,没有肖斯塔科维奇,这件事我是办不到的;他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给予协助.1968年4月首次演出时,他不能到列宁格勒来,由他的儿子——指挥马克西姆代表他来了.这次演出引起了轰动,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成功,评价极高.一部不同凡响的歌剧在舞台上诞生了,随之还涌现了一个新的歌剧院——室内歌剧实验剧院.我担任这个在苏联还是首创的歌剧院的艺术指导.首次演出的一个星期前,我刚满24岁.
于是,文化部门的主管者们谴责我们所有人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可怜的契诃夫,可怜的弗莱施曼.他们的决议写道:"上演这部歌剧是为敌人助威."这意味着这部作品无可挽救的终了.这对肖斯塔科维奇和我都是一次挫折.他在失望中写信给我:"但愿弗莱施曼的《小提琴》*终能得到它应有的承认."但是,这部歌剧从此再也没有上演.
对于肖斯塔科维奇,《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象征了没有治愈的罪过、怜悯、骄傲和愤怒,因为不论是弗莱施曼还是他的作品,都再也没有复活.这次挫折使我们彼此靠近了.当我开始写作一部关于列宁格勒青年作曲家的书时,我写信请肖斯塔科维奇为此书写序.他立即回信说:"我将很高兴和你见面",并提出了时间和地点.一位著名的音乐出版家同意出版这本书.
按照我的计划,我希望肖斯塔科维奇写写这些年轻的列宁格勒人与彼得堡学派之间的联系.在我们见面时,我开始和他谈起他的青年时代,但是*初遇到了一些阻力.他宁可谈他的学生们.我不得不耍手段:一有机会我便提出一些对比,勾起他的联想,使他想起种种人和事.
肖斯塔科维奇让步了,而且超出我的愿望.他终于向我谈到了旧音乐学院时代,谈到的事情非同一般.过去我所读到过或者听到过的一切就像一幅已褪色到不可辨识的水彩画.肖斯塔科维奇的故事犹如一幅幅草草几笔便神态逼真的铅笔素描——轮廓清晰,特点明确.
我从教科书上熟悉的一些形象,在他的叙述中失去了情感的光轮.我情如潮涌,肖斯塔科维奇也是如此,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我没有料到会听到这样一些事情.在苏联,*难得和*可贵的毕竟是"回忆".它已被践踏了数十年;人们知道比记日记或写信更妥当的办法.当三十年"大恐怖"开始的时候,受惊的公民销毁了私人的文字记录,随之也还抹去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此后,凡是应该作为回忆的,由每天的报纸来确定.历史以令人晕眩的速度被改写.
没有回忆的人不过是一具尸首.这么多的人在我面前走过去了,这些行尸走肉,他们记得的仅仅是官方许可他们记得的事件——而且仅仅以官方许可的方式.
我原以为肖斯塔科维奇只是在音乐中直率地表达自己.我们全都看到过官方报刊上那些把他的名字放在*末位的文章.有许多次并没有请肖斯塔科维奇签名,因为这种形式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反正,谁能怀疑肖斯塔科维奇不会像所有其他苏联公民一样奉承领袖和导师呢?于是,1950年9月30日的《文学报》上出现了吹捧"斯大林同志的丰功伟绩"的文章,署名季·肖斯塔科维奇.这篇热情的颂词他本人连看都没看过.凡是音乐家,谁也不看重这些夸张的、空洞的宣言.人们在比较亲密的圈子里甚至能告诉你哪篇文章是作曲家协会的哪位"文学顾问"拼凑起来的.一座纸糊的大山搭起来了,几乎把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人埋在底下.官方的面具紧紧地套在他的脸上.因此,当他的脸从面具后面小心翼翼地、疑虑重重地露出来的时候,我是那样地吃惊.肖斯塔科维奇说话很有特点——句子很短,很简明,经常重复.但这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情景.显然,作曲家不再自我安慰地认为音乐可以表达一切,不需要言词的解释了.他这时的作品以越来越强的力量只说一件事:迫近的死亡.在60年代后期,官方报刊上发表的肖斯塔科维奇的文章是劝他*热爱的听众不要认真倾听他的作品演奏.当*后的门即将在他身后关上时,还有谁愿意去听它呢?
我写的那本关于列宁格勒青年作曲家的书在1971年出版了,立即销售一空.(直到我1976年离开苏联的时候,这本书在全国是讲授当代苏联音乐的教材.)肖斯塔科维奇的序言被严加删节,只留下了谈当前的部分——没有往事的缅怀.
这是*后的强大动力,激励他把他自己在半个世纪里看到的在他周围呈现的事情告诉世界.我们决定把他对这些事情的回忆整理出来."我必须这样做,必须,"他常常这么说.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写道:"你必须把已经开始的事情继续下去."我们越来越经常地见面和交谈.
为什么他选中我呢?首先,我年轻,肖斯塔科维奇希望在年轻人面前——甚于在其他任何人面前——为自己辩护.我热爱他的音乐,也热爱他的为人,我不编造故事,我不夸耀他对我的善视.肖斯塔科维奇喜欢我的作品,也喜欢我写的关于年轻的列宁格勒人的书,曾几次给我写信提到它.
他往往在往事如潮涌上口头时一吐肺腑,但是这种回忆的愿望需要不断加以酝酿.当我向他谈起他已故的朋友时,他惊异地听我讲到他已忘却的人和事."这是新的一代中*聪明的人",是他对我的*后评价.我在这里重述这些话不是出于虚荣,而是想要解释这个复杂的人物是怎样作出这个困难的决定的.多少年来,他一直觉得往事已经永远消逝了.至于往事的确还存在一份非官方的记录,这种想法他还需要逐渐习惯."难道你认为历史不是娼妓吗?"有一次他这样问我.这个问题流露了一种我还不能领会的绝望的心情;我所相信的正相反.而这一点在肖斯塔科维奇看来也是重要的.
我们就是这样合作的.在他的书房里,我们一起在桌旁坐下,他请我喝一杯(我总是拒绝).于是我开始提问题,他回答得很简短,而且,开始时还很勉强.有时我不得不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同样的问题.肖斯塔科维奇的思潮需要时间才能奔放.
渐渐地,他苍白的面容添上了血色,他激动起来了.我继续提出问题,用速记法记笔记,那是我在当新闻记者的几年里学会的.(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放弃了录音的想法.主要是因为肖斯塔科维奇在话筒前十分拘束,如兔子在蛇的逼视下似的.这是他对奉官方之意发表广播讲话的条件反射.)我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帮助肖斯塔科维奇解除拘束,使他在讲话的时候比对知心朋友谈话还要自然:"不要回想你自己;谈谈别人吧."当然,肖斯塔科维奇是要回想他自己的,但是他是从谈别人而及于自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映像.这种"反映方式"是水上城市彼得堡的特征,它闪烁发光,影影绰绰.这也是安娜·阿赫玛托娃爱用的方式.肖斯塔科维奇尊敬阿赫玛托娃.他的寓所里挂着她的画像,是我送给他的礼物.
起先,我们在列宁格勒附近肖斯塔科维奇的别墅里会面,作曲家协会在那里有一片休养地.肖斯塔科维奇要休息时便到那里去.那地方不是太方便,我们的工作进展得很慢,每次重新捡起话题不易在情感上适应.1972年我迁到莫斯科在苏联主要的音乐杂志《苏联音乐》任职,工作很快就顺利地前进了.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艺术家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