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作者:伏尔科夫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6382724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15-11-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肖斯塔科维奇口述,由伏尔科夫记录并整理.
肖斯塔科维奇是世界范围内知名的音乐家,他的"肖五""肖七"等名作早已享誉全球,他本人也成为了符号化的传奇.但是,其个人经历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在肖氏晚年,他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回忆.而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无数的指挥家与乐团对其作品演奏的方式.
在书中,他的回忆以灰色调为主:权力的阴影下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人格扭曲、面对人性的抉择时失去的珍贵友谊、忠于人格却*终被迫害的悲惨人祸——这些沉重的往事几乎占据了回忆录的大部分篇幅.书中也写到了人性的良善——如其和索列尔金斯基、格拉祖诺夫和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真挚友谊.肖氏对朋友们的回忆饱含深情、非常真挚.书中还涉及不少前苏联重要人物:政治、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大人物一一登场亮相.本书文风节制、准确、细致、平和.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带领读者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再次认识这位知名音乐家——在特殊年代里,为了像人一样活着,他付出的努力与饱受的煎熬.
2015年8月9日肖氏逝世40周年,出版此书以示纪念.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内容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是历***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今年是其逝世40周年的年份,作家出版社重新推出本书,以示纪念.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前言


我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私交开始于1960年,即我**个在列宁格勒报纸上评论他的《第八四重奏》首次公演的时候.当时,肖斯塔科维奇54岁,我16岁,我是他狂热的崇拜者.
在俄国学音乐,不可能不从童年时期就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我记得,在1955年,我的父母从一次室内音乐会回来时极为激动,原来是肖斯塔科维奇和几位歌唱家**次演出他的《犹太组歌》.在一个刚受到反犹太主义的恶浪冲击的国家里,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居然敢于公开发表一部用怜悯和同情为犹太人执言的作品.这是音乐界的大事,也是社会的大事.
我就是这样开始知道了这个名字.我接触他的音乐是在几年之后.1958年9月,叶甫根尼·莫拉文斯基在列宁格勒音乐厅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一交响乐》.这首交响乐(写于1965年匈牙利暴动之后)表现了人民,表现了统治者,有时并列地表现这两者;第二乐章以自然主义的真实手法粗厉地描写无自卫能力的人民如何被屠杀.令人震动的诗篇,我有生以来**次在离开音乐会时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直到今天,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对于我的主要的力量所在.
我全神贯注地研究我所能得到的肖斯塔科维奇的所有乐谱.在图书馆里,歌剧《姆岑斯克的麦克白夫人》的简化钢琴谱已经被悄悄地收走了.我要获得特别许可才能够取到**钢琴奏鸣曲的乐谱.早期的"左倾"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仍在正式禁止之列.在讲授音乐史的课上和在教科书里,他仍受到诽谤.年轻的音乐家三三两两秘密地聚到一起研究他的音乐.
每逢他的作品首次公演,总要在报界、音乐界和权力的阶层引起一场或明或暗的斗争.肖斯塔科维奇会站起来,很不自在地走到台前答谢听众的高声欢呼.我的偶像会从我身旁走过,他的头发乱蓬蓬的小脑袋着意地保持着平衡.他显得极为孤单无力,我后来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我满心希望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
在《第八四重奏》首次公演后,我有了说出自己心情的机会.这是一首不同凡响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音乐自传.1960年10月,报纸上登出了我的欣喜溢于言表的评论.肖斯塔科维奇看到了这篇文章:他一贯仔细阅读对他的首次公演的作品的评论.别人向他引见了我.他说了一些客气话,我如同到了九重天.在此后的几年内,我又写了几篇关于他的音乐的评论.这些文章都发表了,在当代音乐的进程中或大或小地起了作用.
我认识肖斯塔科维奇的时候,大概正是他对自己*不满意的那几年.人们可能得到一种印象,觉得他正试图疏远自己的音乐.我开始明白他的处境的内在的——不是外在的——悲剧,是在1956年春季我协助组织一次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节的时候.这是在列宁格勒,这位作曲家的出生地,**次举行这类音乐节;演出了交响乐、合唱曲和许多室内乐作品.在相当华丽的旅馆房间里,我和肖斯塔科维奇谈到与音乐节有关的活动.他显然感到紧张,在我问及他*新的作品时他避而不谈.他带着勉强的笑容说,他正在为卡尔·马克思的传记影片谱曲.说了这一句之后他又静默了,一个劲儿在桌上弹着手指.
这次音乐节中肖斯塔科维奇唯一表示赞同的是演出他学生的作品的那一晚专场.他明显地暗示,关于它的重要性,我必须同意他的意见.不服从是不可能的.我开始研究他的学生的音乐,埋头看手稿.有一份手稿特别吸引了我:维尼阿明·弗莱施曼的歌剧《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
弗莱施曼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上过肖斯塔科维奇的课.当前线移到列宁格勒时,他参加了志愿旅.志愿旅的男儿们是注定了要为国捐躯的,几乎无一生还.弗莱施曼没有留下坟墓,除《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外,也没有遗下任何乐谱.
这部歌剧取材于契诃夫的一篇故事,充满着令人悬念的未了之情.据说,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建议下,弗莱施曼已开始谱写一部同名的歌剧.在他奔赴前线之前,据说他已完成了简化谱.现在研究者所能得到的只有总谱,自始至终是以肖斯塔科维奇特有的潦草的笔迹写的手稿.肖斯塔科维奇坚持说他只不过为他已故的学生的作品写了配器.这部歌剧是非凡之作,明净、细腻.契诃夫又苦又甜的抒情的语言以一种可以形容为"成熟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风格再现了.我决定,《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必须搬上舞台.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艺术家

在线阅读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