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作者:张娅娅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3935299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要解决的,即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与人的发展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生产的社会性、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及大多数人的长远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构成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广大人民群众是这种主导价值的承载者。同时,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的利益追求又会自发地导向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取向,在商品经济中比较活跃的群体,更受此影响。多种经济成分与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现实,使社会价值取向亦呈复杂形态。因此,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新形势下的确立,是一个深刻的任务。
社会主旋律倡导精神的尊奉者(调研中是“部队官兵”、“教师”、“党政干部”、“工人”、“农民”等群体)与其在转型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两者之间的矛盾,集中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深层矛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转型期出现的(特别在青年群体)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主要特征的价值选择,如果在“个人时空”无限扩张,则构成了与我们作为社会本质要求的“公共时空”的对立,从而从总体上与总目标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偏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经济目标实现的同时,还有具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与时空观的“四有新人”的培养;有精神文明的文化目标。这些我们与消费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质区别的价值导向,在教育“失重”状态中不可能成为主导精神。
第三,需要区别的是,对个体价值与潜能发挥的强调,对个人利益与权利的保护,对个人奋斗精神的伸张,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在一个本质上切合了社会主义改革所应该实现的,对一个劳动者时光、生命与劳动的尊重,以及以此为基点,润滑社会内部机制的健康运行,创造更高的生产力以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这一本质走向。但是,在肯定这一积极精神的同时,需加强整体社会的制约和系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改进,特别是经济环境的综合治理、国家能力的加强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位置。
  五
关于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的社会调查与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馈渠道的几点思考:
**,关于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及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关注作家和作品,即作为我国文学传统研究对象的文学及文学现象本身,而且还要关注文艺作品的广大受众(读者、听众、观众),考察作品对其影响并研究他们对作品的反映。为此,只有将社会问卷调查的方法引进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研究工作,并以连续进行的方式,才能获得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大量鲜活的实证资料。这项工作,将推动以科学的系统的实证方式,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文学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变革乃至文艺社会学学科的建立。文学艺术研究中科学性、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加强,对探索社会转型期文艺发展的规律,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对高校文科教学研究的改革,对人文学科的学者的现实关注,均有较深远的意义。
 ……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作者简介

张娅娅,女,1953年9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1978年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知青”。1978年入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学习,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系系主任。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视听艺术、传播文化等当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哲学/宗教 哲学 美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道德经故事     下一篇:道德责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