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
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作者:周甭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69944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大众化之后
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中出现了实行学分制的第四
次“高潮”。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周清明教授基于在本校
的改革实践,围绕在高等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
讨。应该说,这不仅是一种学分制的本土化探索,同时也是对当前高
等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工程转移的积极回应。大众化时期的高校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改革?国际高等教育的经验表明:多样化
和个性化是必然趋势。对弹性学分制进行系统探索,正是为了给中国
高校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条全新的
思路。
通览周清明教授的这本著作,我们会发现,它对学分制的来龙去
脉做了系统深入的综述。例如,书中提到,虽然一般都认为学分制起
源于西方大学,但实际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存在过某种意义上
的本土化的学分制的雏形,如唐代的“选科制”和宋代的“积分法”,它
们比柏林大学的选课制要早900多年。当然,本书的重点在于对有关
学分制的诸多现实问题所进行的系统的阐释和论述。在综合分析中
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与高校学分制的现状和问题的基
础上,全书对弹性学分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具体运行模式、支持保障系
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和较为严谨的实际设计,为弹性学分制的推
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客观而言,学分制所蕴涵的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及所涉及的极为
复杂的现实问题,使得对它的任何一种系统研究都难言完满。本书也
不例外。但作为一个富有理论兴趣的高校管理者反思其管理实践的
产物,本书既不限于对学分制的纯理论探究,也不限于对学分制的实
际工作总结和计划,其行动研究的色彩极为浓厚,值得相关人员高度
关注。此外,本书质朴的文风和简洁的笔触也会使读者愿意一气
读完。
2007年12月21日
第四章弹性学分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弹性学分制是针对完全学分制的一种改革尝试,是针对中国高校
学分制现状提出的一种改革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弹性学分制也
是一种学分制的发展和升华。因此,本章试图从理性层面来分析弹性
学分制,以构建弹性学分制的理论框架体系。
**节弹性学分制的基本内涵
一、弹性学分制的概念界定
目前正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学
分制,是以学分和学年相结合的“学年学分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
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加强学分制的推进,减轻其
对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分依赖,逐步向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过
渡,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弹性学分制是在现行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四年)的教学进程安
排的基础上,允许优秀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期限一般为一
年;也允许学习困难或因其他特殊原因休学、停学的学生,在未达到退
学条件的前提下滞后毕业,滞后毕业的*长期限一般为两年。提前、
滞后毕业的时间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
(1)弹性学分制的学分管理
弹性学分制,作为与同选修制、导师制相适应的学校教学和学生
学习量的计量和管理,要在导师制、绩点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奖
励、资助和审核等制度并行运用,确保教学管理得到完善。弹性学分
制的学分管理主要包括:一是留科制——取消原留级制,改为留科制,
考试未合格的课程允许学生补考。二是补考制——学分制教学管理
中一般没有补考,只有重修,但弹性学分制允许必修课考核不及格的
学生有多次补考机会。三是重修制——同一门课程因补考不及格,可
以重修或多次重修,记载*高一次重修成绩,从而获得学分。四是学
分互认制——学校可以和层次相同、专业相近的院校建立学分互认
制。五是免修、免听制——经个人申请,学校教务处批准少数优秀学
生免修或免听某些课程,直接参加课程统一考核,取得该课程学分。
六是弹性学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可以
提前毕业,也允许其在读期间选修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的有关课程。
学习困难及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延缓一段时间毕业,学校保留已取得
的学分,学生复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即可毕业。七是学业警示制度(试
读、退学制)——学校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情况,规定在
基本学制年限内各阶段学生应获得的*低学分,当学生在某一阶段内
取得学分低于规定学分时,学校根据学生获得学分情况分别给予学业
警示、随班试读及退学处理。
(2)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
传统学年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规划了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课程
计划和学习要求等,这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只有改革简单划一
的学年制系统,实施弹性学分制,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弹性学分制的学生学籍管理
目前在我国转校、转系、转专业只能是适度的,为此要建立一套专
门的制度来加以规范。首先,要建立学生转校、转系、转专业咨询指导
与评估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成立评估委员会,学生在
转校、转系、转专业之前,必须提供详细的报告,然后由评估委员会根
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评估并决定学生是否真正适合转校、转系或转
专业。
(4)弹性学分制的课程教学管理
实行弹性学分制课程教学模块化管理,课程的内容可能是跨院系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