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伦理教育的基础与方法
公民伦理教育的基础与方法作者:贾新奇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303089086 定价:12.0 出版时间:2007-11-2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性和普适性,重理想、重精神的道德价值追求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
脑中已经淡化。甚至于“共有的价值体系已名存实亡,生活的伦理秩
序失去了一致性,各种利益行为的冲突和某些极端的利益行为已在把
社会推向道德失序状态”①。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偏离于社会主
导价值取向和道德范畴的道德失范现象:社会性的道德冷漠比较普
遍;个人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盛行;社会腐败和公职腐败如
溃疡般泛滥。虽然这只是经验层面的一种现象性描述,但也有其客观
性和真实性。其发生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导致既有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活世界失去了存在的
合理性根据。这种变化不断地冲击曾经长期有效地调节社会生活的价
值规范体系,出现了公民道德的失范现象。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所
导致的道德失范和伦理秩序失衡,不可避免地都会给社会伦理生活尤
其是社会公共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一些非伦理和反伦理的
公共生活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们对于道德价值的追求。
二、表象种种
我国社会公民伦理道德存在着诸多弊病。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
方面:
**,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评价即道德主体基于
对行为合理性、正义性、崇高性的理解,对高尚的道德行为、优秀的
道德品质、崇高的道德理想因产生“敬意”而作出的肯定,对卑下的
行为、庸俗的品质、低级的趣味因产生“耻感”而作出的否定。在生
产关系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政治结
构的专制化以及文化结构的一元化,舆论一致、道德标准统一,道德
价值整合度较高,人们很少有道德选择的困惑。人们对何者为荣、何
者为辱,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何者为美、何者为丑是一目了然的,
或者是约定俗成的,不假思索即可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随着思想
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人们的道德评价由统一的
标准体系走向多重标准的评价。当今社会风气以及公众心态的错综复
杂,已使人们很难对某行为的善恶作出一致评判,涉及社会不同层
面、不同领域的问题,公众的评价标准往往截然不同,有生产力标
准、市场经济的标准、传统道德的标准、具体利益标准、抽象的政治
标准等等,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评价找到合理、合法的依据。
在新旧交替激烈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道德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们受
到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
法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
有存在的合理性。同样,人们对自身或他人的任何一种行为,似乎都
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价值观的肯定赞扬或否定批评的评价依据,甚至
截然相反的行为也可以找到对自身有利的文化支撑。这种评价标准的
多元性、宽容性、模糊性,造成了人们道德认识的极大混乱,导致了
实际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各种偏向。在双重或多元标准的社会评价系统
中,任何一种活动、行为、现象,都会因价值标准不同而得到不同评
价。而评价失范必然导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任何一种选
择,似乎都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撑,而在受到一种价值标准
的肯定和赞扬的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和批评。这种道
德选择的矛盾冲突,今天已渗透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人们常常感
到它的存在。例如人们的职业选择、婚姻选择、人际关系选择、行为
方式选择、理想人格选择,总难以找到一种*具充足理由的方向。选
择失衡使人们普遍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丧失信心和诚心,职业道
德失去了昔日的稳定性。道德价值取向紊乱严重干扰着人们的敬业精
神和工作质量,导致社会工作低效化。
社会科学 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文津演讲录之一
下一篇:图说西北大学110年历史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