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的叩问 : 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精编. 九年级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什么”的叩问 : 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精编. 九年级

“教什么”的叩问 : 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精编. 九年级

作者:蒋红森 雷介武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030-2

定价:46.00元

出版时间:2015-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课时“教多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作为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应该有多少;二是用来支撑实现这个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多少。

  第一个问题: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应该有多少?

  一堂课的教学效益不在于设定的目标有多少,而在于学生实际的收获有多少。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源于课堂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源于课堂学习问题解决的透彻程度,因此,基于“一课时能实际解决问题的量”来考虑,是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应该有多少的唯一要义。我们认为,只有目标精要了,单纯了,课堂上才可能有“深入解决”这精要的单纯的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可能在这“深入解决”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方法,真正获得真切而独特的学习体验和认识,产生形成于“学生已知”之上的学习效果。前面讲到的《变色龙》《奇妙的克隆》等课文的教学,教学目标都十分单纯,每一课时就一个核心目标,教学的过程围绕这个目标的达成进行设计(如《奇妙的克隆》,四个主问题都是围绕“深入探究本文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整堂课均是一个由浅入深解决这一个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由浅入深体验文本、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的过程。

  也许有人担心,选择课文的某一方面问题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教学,会不会造成文本资源的价值流失,等等。我们认为,任何课文不存在“必须教”的内容,只存在从学生实际出发“可以教”的内容;学习课文本身不是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目的;因此,只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解决某一方面问题或某一个问题并产生真切的语文学习收获,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对文本价值的有效运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就可能是高效的。

  第二个问题:用来支撑实现这个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多少。

  先以《奇妙的克隆》为例(举例内容见前文)。既然把“深度领会本文的逻辑顺序”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那么就一定要分析这篇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逻辑顺序的特征,把这些能够表现逻辑顺序的内容条理出来,然后按一定的“序”组成课堂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某教师就本文教学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全面完整地呈现出了本文的逻辑特点,又铺设了一个由浅入深、有宏观到微观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路径。此例可以说明,选择多少内容来支撑实现核心教学目标,要看文本本身与核心目标一致的内容有多少,围绕核心目标对阅读文本挖掘得越全面越好,挖掘得越透彻越好。

  再以《祝福》教学为例。选择的教学核心目标是“研读‘看客’”;选择用来支撑实现这个目标的内容有:(1)读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的部分文字,看看“看客”是如何旁观祥林嫂的。(2)看客在《孔已己》《呐喊自序》《示众》中都有,这些看客有什么特征?(3)是什么让如此多的人成了看客?(4)看客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为什么要写如此多的看客呢?这堂课涉及到《祝福》这篇课文的实际上只是四个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牵涉的也只是课文的一个截面的内容,这样的一种处理完全是本堂课的核心目标所决定的。围绕“研读‘看客’”这个中心,首先从课文入手选择最能够展示看客的部分文字引导学生认识看客,接着跳出课文从鲁迅其他作品中“找出”看客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看客,然后从社会背景角度分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看客,最后从作者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刻画这么多的看客,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这一番变换角度的“研读”,“看客”问题的探究才可能实现深入,学生有关“看客”的认识才可能全面而具体。此例可以说明,当教学核心确立之后,阅读文本就要为我选择运用,必要时还要引入相关教学资源,与课文一起组成一个有序的深入的学习过程。

  至此,关于“一课时”可以“教多少”的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越单纯越好;支撑实现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越充分越好。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60

开 本:16开

字 数:334 千字

“教什么”的叩问 : 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精编. 九年级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