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谈瓷器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许之衡谈瓷器

许之衡谈瓷器

作者:许之衡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3024512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许之衡谈瓷器 本书特色

本丛书收集了国内近现代
及当代享有盛誉的、卓有
成就的文物收藏鉴定专家
多年撰写发表的鉴定心得
和研究成果,经授权分别
辑集成帙,供具有一般收
藏阅历的读者品读。

许之衡谈瓷器 节选


    中国的传统学问,尤其是古物鉴定方面的学问,从来是以师徒传承、口问心
授的方法薪火传灯的。其中,有许多的经验方法,是完全依靠于观感方面的,而
且是非理性的认知来完成的。这些鉴别经验并非出于前辈们秘阁高束、非嫡不传
的狭隘的心胸,实在是用语言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达。譬如书画鉴定中的
所谓“气韵”、“味道”和瓷器鉴定中的手感、声音,都是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感悟。把这些感悟书诸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孙瀛洲等前辈留下的文字资
料中看,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鉴定*直观的、*易于为人所接受的,还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
说的那句话——鉴定,总要讲一个“理”字!先生鉴定宋代范宽《c雪景寒林图)》,
仅凭“臣范宽”三字款,就断其伪。先生的依据是:范宽,名中立,字仲立。因
为人宽厚,故得绰号日“宽”。就像包公不能在皇上驾前自称“包黑儿”一样,称
“臣”的画家,怎敢面对九五而戏称自己的绰号!先生的这个“理”,其实就是鉴
定古代书画的人文科学依据。冯先铭、耿宝昌、杨伯达、徐邦达诸先生,在长期
的文物鉴定的实践中,将前辈们传代师承的感悟,结合现代相关科学的那个“理”,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而且相对独立的专业鉴定理论体系范畴。这些不
仅是对传统鉴定学的清算和终结,同时也构成了现代鉴定学的奠基石。
    其实,这些鉴定学界泰斗们的开山弘论,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指导意义
并不显著。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阅历上的、实践上
的、理论上的差异,形成了一种传递与接受之间的不对称空问。
    于是,一代中年鉴定专家义无反顾地充当了这两者之间的传递媒质,他们有
着丰富的实物鉴定经验,有着相关自然科学的学识基础,同时,又有幸得到老一
辈鉴定家的直接传授。所以,在这一代人的著述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具有
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名家谈收藏丛书)》对著作者的选择有三:一是选择清末至民国期间有一定
影响的有关鉴定方面的著作;二是辑集民国至今老一辈鉴定家的鉴定心得、文
论;三是收录目前在文物鉴定领域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述严谨的中年鉴定专
家的文章,以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文论为辑集目标,以一般古物收藏者为阅
读对象。
    《(名家谈收藏丛书)》是一套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书。
    王大鸣序于北京
    2006年7月9日
 前言
    许之衡先生的传世瓷著作《(饮流斋说瓷)》,是学习、研究、收藏中国古代、近
代瓷器者的必修书目。认真品读这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瓷学著作,自然会对
明清瓷器形成一个宽泛的认识,这仅仅是著作内涵的冰山一角,而借助于这部著
作,与其后瓷学鉴定大师共立于同一理论源头之上,进而解读大师们的鉴定心得,
才是这部著作赋予时代脉动的真正能量所在。
    目前,不少收藏者为了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收藏鉴定理论水平,采取了揠苗助
长式的恶补方法,上手便是李辉柄先生的《(中国瓷器鉴定基础)》等学术专著,也
不乏将耿宝昌先生的巨著《明清瓷器鉴定》辱降为索骥之图,对号“捡漏”者。
这种来自于社会一隅的无知与浮躁,终将导致陶瓷鉴定门槛内的后继乏人,就中
包括理论体系的断层和授受传灯的薪源枯萎。换言之,新生代既看不懂古今为数
不多的几部瓷学传世著作,也听不明白前辈们的耳提面命——请原谅我勾画了这
么一幅悚人视听的未来!
    学习瓷器鉴定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标准器掌握程度的深浅与器物过眼
数量的多寡,这是感性的经历,可以初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对于解决学
术层次上的“为什么”,除了要具有上述的感性经历外,还要有理论作为研究的
支持。对于既有的理论的学习掌握,不能横空出世,一定要从近代的名著开始。
确切地说,要从许之衡先生的《饮流斋说瓷》读起,其原因有二:一是《饮流斋
说瓷)》之前的有关瓷学著作,基本上是对当时或当时所见所闻的瓷器生产工艺、
窑口、胎釉、样式等状况作一个细致的自然描述,明显地缺少作为一种研究门类
而应该得出的研究结论。譬如《甸雅》,很明显《饮流斋说瓷》是延续《(甸雅)》的
思路而来的,但后者与前者的区别是研究结论的贡献与否;二是《饮流斋说瓷》
的作者本人不仅是玩家,也是学者,他能从美术发展的角度看待、研究晚清、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收藏/鉴赏 陶瓷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张兰香谈珠宝玉器     下一篇:施俊谈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