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崔凡芝史学散论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得集:崔凡芝史学散论

一得集:崔凡芝史学散论

作者:崔凡芝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01335947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析》、1993级张国华写《试论唐代史家主体修养理论》、1994级李

珍写《刘勰“素心”说探析》、叶瑞昕写《司马迁史家主体意识的

现代阐释》等等。第二阶段则把重点放在了追述早期史学形成条件

的探讨上,主要是与文明程度的关系上。这也反映在了我指导的研

究生论文题目上:1995级张爱芳写《先秦晋与三晋史官与史学探

讨》、1997级廉敏写《中国史学在中国早期文明演进中的形成过

程》、1998级丁波写《试析晋国史官向三晋史官的演化》、1999级

王秀丽写《先秦时期的史学与文明》等等。两阶段互有照应,相辅

相成,依然是以史家主体的成熟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我们认为史

家主体条件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对“史义”的认识和表述,孔子以

“窃取”的方式所表达的“一字褒贬”,正是史家独立判断是非而表

现出来的“史义”,并以之指导治国,即起经世致用的作用。之后

《左传二》之“君子曰”、司马迁之“太史公曰”、司马光之“臣光曰”.

 等等,都是承袭孔子之“窃取”方式来表达“史义”而用以经世致

用的,这是我国史学发展中*为优良的传统,孔子的奠基作用,使

之堪称为伟大的史学家。

    这期间所写《(左传)的形成与历史地位》、《晋国世袭史官家

族初探》、《裴注的史学意义》等文章,均是在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

中,偶有所得而成文的,是有关史著、史官、史注的研究。

    1997年至1999年在主持完成山西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山西

历代纪事本末》一书的过程中,对用纪事本末体例撰写地方史有了

具体体会,在写完导言后,应约又写了《撰写地方史的意义及体例

运用》和《以纪事本末体例撰写地方史的尝试》两文,可视为是对

史书体例的研究。

    本书第三部分的杂论,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山西的人物或事物。

和学生们共同编注的《颂晋文选》一书,正是出于为山西学术文化

做点工作的愿望完成的。《华夏文明研究——山西上古史新探》一

书,涉及到许多考古知识,出于对故乡的关注和热心,在完成《周

人起源山西》的编写中,我又对考古领域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这

种探索不仅对书稿完成是必要的,而且对自己已有的上古知识,也

有了一种实证性的落实感。我后来写的《<史记>“太伯奔吴”说质

疑》一文,便充分利用了有关的考古知识。可见拓宽知识领域,对

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是很有裨益的,杂论部分的每一篇文章,亦可

看作是我对不同领域的有益探索。

    附录部分均为序言类,有点校说明,有前言、导言等。我是学

古典文献专业的,搞古籍整理应当是本行,但做了教师,便以教学

为本职;带了史学史课程和研究生,便以探讨史学史为主攻方向,

做点校注释工作便成了业余。抽暇先后点校了三部书,评议了两本

书。其中清人牛运震的《史记评注》是退休后完成的。有了闲暇,

就想多说几句,于是在校勘记中,对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作了一定

的驳正和阐述,其观点往往是多年来在研究和探讨中形成的,虽不

全面系统,在此也以“一得”之见的方式叙写出来,供方家指正。

    这本小书,收集了我在教学科研中的点滴收获,正是这点点滴

 滴,使我一路走来,充实而愉悦。与我相伴而行的,是一群群充满

活力而可爱的学生,他们给我以自信,而他们出色的表现,又给我

以*大的慰藉。我以为,人生在世,能够常有“一得”,会越走越

踏实;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则是一种充满愉悦的幸福,我二者兼

有,今生足矣。

    崔凡芝

    2007.9.29

定稿于科学院**招待所205房间


 一曲爱国主义思想的赞歌

——试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的史学价值

    《史记》一书,以其丰富的史料、深刻的思想、高超的写作艺

术,闻名遐迩,饮誉中外,成为史坛之瑰宝,时至今日,人们对它

研究探讨的热情,仍是与日俱增,两千年来的其他所有史籍,是与

之无法比拟的。这样一部成功的史著,是由它的各个篇章共同构成

的。而不同的篇章,又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功能,它们

既有内容的不同,也有深浅高下的不同。大体那些引后人效仿、使

学者精研、在民间流传极广的篇章,往往也就是有较高价值功能

的、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我以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下简称

《 廉蔺传》)一文,便是这样一篇成功的史作。

    一篇成功的史作,其所具备的价值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但

其中必有它*鲜明突出的方面。考察《廉蔺传》一文,它*突出的

方面,在于具有深刻的伦理教育的功能,即通过为人物作传,对他

们所具有的爱国思想,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揭示,从而被世人

称之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歌。同时,在对爱国精神的颂赞中,又有

意识地对赵国的兴盛衰败做了总结,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

鉴,使人获取了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这是一篇合传,传写了战国后期赵国的一批忠臣良将,重点人

物有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四人。由于突出将相和而赵国强这

一思想,所以只以廉颇、蔺相如标题,赵奢、李牧作附传。传中又

涉及到众多的人物,如宦者令缪贤、军士许历、国相平原君、赵奢

夫人等,他们所表现出的忠义行为,被巧妙地组织在公忠爱国的主

题之内,成为饶有兴味而发人深省的插曲,而赵奢之子赵括,赵国

君主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赵王迁,以及卖国奸臣郭开等人

 物,是做为批评、鞭笞的对象出现的,虽然是陪衬,但与赵国的兴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