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崔凡芝史学散论
一得集:崔凡芝史学散论作者:崔凡芝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01335947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的眷顾之情中,又介绍了其严格的个人修养,整饬家风,德化乡党
并扩及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历程,虽然不能超越封建伦理道德的规
范,但其爱乡爱国的情怀,还是令人十分感奋的。而他在故乡的种
种形迹,也应当作其政治生涯中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略论司马光的民族思想》一文是我的研究生肖淑贞执笔写成
的。也许是受三晋地区多民族融合状态下,传统的“和戎”思想影
响,司马光在民族问题上,向来反对轻易使用武力,崇尚友好和
平,提倡各民族共生并存的政策,对此,我们是应当给以充分肯
定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文是应《山西通史》写作组的约
稿,将我的几篇文章综合而成的,是一篇比较全面评价司马光的
文章。
山西人有“三晋两司马”之称,引起世人非议,尤其是邻居陕
西韩城人力辩其非。确实,司马光祖籍山西夏县,是为晋地之人,
没有争议;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已明言其祖籍夏阳,即今
陕西韩城县。如按现今的区域划分,韩城在陕西省,司马迁当然是
陕西省人。但如果从两司马的家族传承、夏县与韩城两地所属地区
的文化关联看,二人又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联系加以考
察,称“三晋两司马”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对两司马的文化关联,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两司马同祖同源。司马迁追述家世时说其先祖为世袭史
官,传至西周为程伯休父。司马光曾刻有一枚“程伯休父之后”的
印章,又曾自称为“程秀才”,可见二人认同为一个祖先。司马氏
后祖中又多出精通兵法的军事家,如司马错、司马靳、司马懿等。
故二人竭尽平生撰著《史记》、《通鉴》,可视作是对史官家族职业
的继承;著述中对战略的交待,对战役的精彩描述,又可视作是对
家学的继承。
二、籍贯同处一个文化区。大而言之,夏县、韩城属晋、豫、
陕三角地带,这是中华民族的祖根之地,即中原文化区;小而言
之,则二地均在三晋文化区内。
夏县在三晋文化区的中心地带,韩城则在晋秦之间,属于拉锯
<节选内容>=之地:春秋时属晋,春秋末司马氏入少梁(韩城古称少梁)时属
秦,三四年后又属晋。三家分晋后属魏,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秦惠
文王时属秦,改名夏阳。历秦汉百多年后,司马迁诞生于此地。故
从隶属关系看,受晋与三晋管辖的时间相当漫长;从生活习俗看,
两地虽以黄河为界,但船只往来方便,冬天结冰,便为通途。两岸
民众的婚姻、贸易、文化交流不断,故其语言、习俗基本一致,或
极其相似。因此说,韩城是在中原文化区内更具三晋文化特质的地
区,可视作是三晋文化区的边缘地带。
三、“迁生龙门”表达了司马迁对这一地区的认同和自豪。龙
门山坐落在韩城和河津两地,中间断壁相望,直立如削,传说为大
禹治水所凿,古称禹门。黄河从中流过,汹涌澎湃,如神龙腾飞,
故又称之为龙门。后又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实为人们对先王
治水精神的景仰和对雄伟秀美山河的热爱而加以神圣化的。司马迁
以龙门为桑梓之地,并以此地为荣,我们大可不必去追究其到底是
生于西岸还是东岸,就其对此地文化环境的认同和自豪,可以探究
一下他学术思想文化的渊源。他以很大的篇幅写出《五帝本纪》,
清晰地勾画出中华先王的传承脉络,正与此地祖根文化对其的陶冶
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一地区春秋战国时称作西河地区,魏文侯拜子
夏为师,子夏设坛讲学,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他们吸纳百家,构
筑了法家的治国思想,成为三晋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兼容并包、
开拓创新,在秦晋大地得到广泛运用,*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
的大业。司马迁的先辈及其自身,显然都受到了这种思想文化的深
刻影响,在《史记》中,不但对晋与三晋的历史有着详尽的描述,
而且对由此地走出的法家人物在事业上的成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
生动的记述。其“迁生龙门”的自豪感,与本地人才辈出的历史渊
源不无关联,而与司马光“吾家陕之北,陕事吾能说”、“三晋由来
产异才”等的表述,又有着何其相似的感受啊!从这一角度看,如
称“三晋两司马”,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有关史家、史籍、史注、史体等部分的研究,亦为点滴心得。
况。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是公认的,但说他是*早的
史学家,世人则不甚了了。《论孔子的史学贡献》一文,正是从孔
子首开私人著史、创新编年体例、规定著史义例三方面,论证了孔
子的史学贡献。为了进一步论证其私人著史的意义,我与研究生张
惠芝又写了《试论孔子治史的历史贡献》一文,从孔子治史的宗
旨、私人治史的条件、对私人治史工作的改进创新等三方面,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其中尤其对治史中义理的“窃取”作了高度评
.价,认为真正使史学性质发生深刻变化的、赋予史学以内在生命力
的,还在于“窃取”这一方式的出现。这是孔子私人治史活动中*
为核心的内容,它使史家有了相对的人格独立,也使史学有了相对
的学术独立,唯其能够“窃取”,才*终形成了我国史学从学术层
面指导治国的经世致用的模式,后人沿袭成为我国史学的一种优良
传统。
我对史学史的研究,可分作两个阶段。**阶段是以史家主体
修养作为研究重点,以此切入对形成史家成熟的条件加以探讨,这
一走向似从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可见一斑:1990级肖淑贞写
《章学诚“史义”探微》、1992级张惠芝写《章学诚“史德”论探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
下一篇:旌勇里国史讲座(第二辑)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