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波伏娃
哲学家波伏娃西方思想文化译丛作者:米歇尔•盖伊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34-6181-2 定价:24.00元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波伏娃女权主义巨著《第二性》为最终阅读对象,对其之前的哲学文本进行梳理,观察其相关哲学概念和思想在《第二性》一书中的演变,着重对波伏娃这句看似令人费解的宣言——“女性的独立并不是一个事件的结局或者未来,而在于它尚未达成”——进行去神秘化的剖析。全书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提纲契领地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 作者简介
波伏娃研究专家,巴黎“心理学史跨学科研究学园”创立者,《人与社会》杂志主编。 曾长期担任萨特、波伏瓦创办的《现代》杂志编委会委员。 主要论著有《萨特的见证》,《唯物主义的冒险》。研究主题为反本质主义、物质主义和自我解放以及萨特和波伏娃哲学等。
- 译者简介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师从法国著名思想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从事20世纪法国文学与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已有出版译作《中国妇女》(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书卖点、特色和价值
本书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开始推出的“西方思想文化译丛”之一。
◆ 对于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来说,本书将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原著已被英语界介绍并获得相当重视和关注,汉语还是首次译介。
目录
导论 7
何为世界? 8
波伏娃、萨特与梅洛•庞蒂 17
波伏娃,政治哲学家 28
自由与压迫 36
悖论与自由 48
性与境遇:以萨德为例 56
论证话语: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 65
一切尚未达成 77
译名表 85
参考书目 88
附录1. 西蒙•德•波伏娃作品 92
附录2. 波伏娃的传记作品和研究作品 94
精彩节选
第二章 波伏娃、萨特与梅洛·庞蒂
这场论争开始于《现代》第二期(1945年11月1日),波伏娃凭一篇褒扬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La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的书评卷入其中。在这期杂志中,梅洛-庞蒂发表在《展示》专栏的一篇文章,名为《存在主义的论争》(La querelle de l’existentialisme),其主题可以概括如下:萨特的理论仍未形成,但其基底是良好且合理的。1955年梅洛-庞蒂又出版了《辩证法的冒险》(Les Aventures de la dialectique),其中的第五章激烈地揭示了萨特的极端布尔什维克主义。同年,波伏娃在《现代》上发表《梅洛-庞蒂和伪萨特主义》(Merleau-Ponty et le pseudo-sartrisme)一文。在梅洛-庞蒂去世时,萨特发表了纪念文章,文中提到了这场论争:“1955年,抽象地说,我们几乎完全失去了彼此。但很快,他在论辩证法的书中又部分地认可了我。波伏娃稍后在《现代》上做出回应,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通过作品进行论争。这使我们的不同意见公开化,而我们的讨论似乎使得一切无法挽回。但是相反,在友谊似乎僵死的时刻,它又难以察觉地重新开放了。”(萨特,《梅洛-庞蒂》,《现代》期刊,1961年第184-185期 ;引自《境遇种种》, 巴黎伽立马出版社,1964年,第279页)在论梅洛-庞蒂的书评中,波伏娃首先表达了“在世在场”(la présence du monde)的概念,作为对“主观性”确认,以及“主观性”的意义,这一主题受到科学和教育的联合抑制,因为它们嘱咐儿童,将自己看作为“一个散落在人群中的人,像他人一样受制于那些扎根于灰色世界中的普遍法则(波伏娃,《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现代》期刊,1945年第2期,第363页)。意识所揭示的这个充满意义的鲜活世界,科学试图取代这个客体的世界,“独立于所有的目光和所有的思想”。(同上。)她判定主体迷失在世界中,成为众客体中的一个,或者折合自身,与世界割离。波伏娃反驳到,主体和客体,只有联系彼此才有价值,只有通过相互关系才有价值。只有这个主题才能提供一个制定人性的道德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不仅是一个专家的可贵作品,还是一本使所有人感兴趣的书,人类的状况在其中被涉及。”(同上,第363-364页)这是因为,只有现象学在完满性(plénitude)和整体性(totalité)中把握了实在(réalité),这个现实应该作为“真实的意识”(conscience du réel)被听取。被赋予了一种针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双重预先否定,对实在的如此定义即“真实的意识”,不能等同于贝克莱所提议的概念。关键在于,这是一种拒绝,即拒绝将现实与使主体所面对的现象相混淆。实在的这一新概念,包括了经典主体哲学里“真实”(le réel)所指称的事物,以及作为投射于真实的自我运动的这一意识。经验论(empirisme)和知性主义(intellectualisme)中的整体性,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将真实设想为在主体之外,或者设想一个被剥离了真实的主体,来追求自我的雾化。更明确地说,这一整体性总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整体化,任何一种超越性的处境,都不允许一个主体将它钳制在被严格划定的边界线内。因此,这个总在进行中的整体化是与存在相融合的。
确认主体和客体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同时在场者,这一确认改变了对已经转移到“身体”上的“身份”(statut)的阐释。经典的主体理论,(在此作为一个思想总体,而不是一种哲学思想来看待,因为归属到这一称谓之下的众多论证总是经常超出这一描述) 总是将身体抛置于在外在世界,作为众物中的一物,服从于因果关系的法则,一个身体—机器(corps-machine),以更好地扩大一个主体借由精神来俯视世界的视野。身体还规定自己为一条道路,从此处出发主体得以凝视世界。身体-客体(corps-objet)从世俗的重负中解放了主观性,因此得以专心于表征活动。感觉、世界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都是类似的征迹,它们只有通过主体的阐释活动才能获得意义。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科考队带你去探险——神秘亚马孙
下一篇:欲望书写:色情文学话语分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