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人生 第二卷
西方哲学与人生 第二卷作者:傅佩荣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2627384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宗教
哲学
提升境界——雅斯贝尔斯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哲学三重任务
世界定向
存在照明
超越的追求
人的跃升
界限状况
密码——统摄者的语言
刹那与永恒
具体参与
自由
四大圣哲
结论
自我的意义
深度自觉——克尔凯郭尔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存在与抉择
存在
绝望
忧惧
人生三阶段
感性阶段
伦理阶段
宗教阶段
有力的影响
个人与群众
信仰
真理
超越向度——马塞尔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从体验中诞生
孤独
战争
信仰
哲学的基本观点
奥秘与问题
是与有
我与你,我与他
存在就是存在得更多
我就是我的身体
主体际性
忠信、创造、光
结论
解析存在——海德格尔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存有与时间
存在
存有
此有
此有的丧失
人的真相
忧惧
挂念
死亡与良心的呼声
人的未来
向存有开放——回归存有
等待神的来临——充满希望
启发新的文化视野
相互感通——加缪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从荒谬感受出发
人的觉醒与矛盾
如何在荒谬中生存
反对两种自杀
开展新视野
我的反抗
我的自由
我的热情
现代良知的代言人
揭示困境,入世而不出世
携手奋斗,不屈服于命运
在作品的核心有一颗不灭的太阳
艺术家与时代
西方哲学与人生 第二卷 节选
爱智的趣味
面对宇宙万象与人间百态,我们难免觉得好奇,求知之心乃油然而生。“求知”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动机。譬如,借着求知,增广见闻与能力,在社会上取得立足的条件,这大概是十分普遍的想法。于是,随着职业与工作的进展,知识越分越细,庄子所说的“天下各得一察焉以自
好”,遂成为无法避免的结果。
知识应该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未必是有益的。那么,什么是对人有益的知识呢?简而言之,就是智慧。然而,智慧又是什么?哲学家以“爱好智慧”为其天职,同时也谦虚地坦承自己只能保持“爱好”之心,却未必能够抵达“智慧”之境。原因何在?本书试以亚里士多德、托玛斯、休谟、怀特海为例说明。
首先,亚里士多德肯定纷然杂陈、变迁流转的大千世界绝不是虚幻的假象,在它背后应该可以找到*基本的“原因与原理”,否则万物在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不仅毫无规律,并且不可理解,*后必然陷入荒谬的结局。只有探讨原因与原理的知识,才可以摆脱功利实用的心态,享受“为了知识而求知”的乐趣。我们所要了解的,不再是个别差异,而是异中求同,看出万物的共同面貌,也就是“存在”。凡存在之物,皆有*后基础,亦即亚氏所谓的“纯粹形式、纯粹实现、**不动的动者”。这几个名词使人困惑,但是说明清楚之后,将能展现一幅具有深度透视效果的整体世界观。
接着,中世纪的哲学以托玛斯为集大成者。他顺着亚氏的思路,配合基督教的信仰,肯定上帝就是宇宙万有的来源。但是,身为哲学家,他依然努力证明“上帝存在”。我们中国人对鬼神与上帝这些信仰的对象,常有泛泛的认识,却较少由知识角度作系统的研究,影响所及,理性思辨在信仰世界里缺少应有的地位,以致正信与迷信容易混淆,此世与彼世界线不清。托玛斯关心的问题是:大自然与人世间必须有一个超越的、永恒的根源,然后才能据以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对于德行、善恶、幸福才能提出充分的说明。若不如此寻思,光是在社会或历史中打转,恐怕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近代的休谟深富怀疑精神,对于传统以来上帝或世界的知识,都要严格省察批判,*后还把焦点移到人类身上,大胆宣称并无所谓的“自我”。
连康德这么好学深思的人,在看了休谟的论证之后,都要虚心承认自己“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然而,如果真的没有自我,或者“自我只是一束知觉”,那么是“谁”在做梦?又是“谁”被惊醒?休谟如何回应这一类质疑?他的回应充分显示了锐利的观察与周全的辩论,确实使人耳目一新。不过,在设定了理智的界限之后,他转而同意人有一些信念,可以借此维生及活动。他关上大门之后,又开了一扇窗,其间转折耐人寻味。
然后,我们翻阅怀特海的著作时,对于其中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的协调并存,不免觉得佩服。当代西方能将这三门学科融于一个完整系统的,首推怀氏。稍加分析,可知他的意图在于回归传统哲学的理想,就是提出一套理性架构,涵盖全体存在的领域,兼摄变化生灭的历程,以求彻底说明一切现象的意义。别的暂且不论,怀氏主张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悲剧、法律与信仰”这一段见解,就足以启迪世人,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科学了。相对于此,科学家也能经由怀氏的接引,以正确态度欣赏哲学、宗教与艺术了。
回到前面所列的问题,为何没有人宣称抵达“智慧”之境呢?智慧女神的容貌并不是隐藏的或善变的,却必然是精神的与灵性的;因此,人在有生之年,以自己身心合一的处境,常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对于智慧自然是无法完全企及了。不过,爱智的趣味则是人人应有的权利,我们如何舍得错过或放弃这样的权利呢?
启发智慧——亚里士多德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