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作者:冀剑制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6634318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7-09-01 出版社:新华 |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内容简介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是一本精彩、清晰、极具可读性的哲学入门佳作。很多人认为,读哲学对思考有帮助。还有人认为,读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知识。作者残忍地指出:错!知道一百个哲学家的名字,记了一百个专有名词,甚至还读了一百个理论的简介和哲学家名言,这对思考有什么帮助呢?如果想汲取新知识,为什么不去读科学呢?事实上,哲学不仅无法增加你的知识,还会减少你的知识,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很确定的知识。作者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未知真相的学问,是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系统中寻找的可能性。哲学挑战那些目前没有答案的问题。哲学不能给你答案,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它会赋予你自由的力量。从以上观点出发,作者以缜密的思辨、流畅的文笔,将多年教学经验和生活案例浓缩于此,把东西方哲学中重要的60个问题做了极为精细、清晰的思考建构,轻轻松松讲清楚了那些需要颇费思量的哲学问题:哲学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别人有心灵吗……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这些哲学问题,找到通往智慧的入口。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前言
迎接哲学的新时代来临
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有些人会有一个思想上的大转变,开始关心一些原本不会去想的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变化,只不过不一定会让别人知道。有时是怕被嘲笑,有时是自然忽略了,有时则是觉得跟凡夫俗子没什么好说的。
我当时认为这样的转变很酷,对事物开始有了更深刻的感触,还让我的文字活了起来。顺着它,我开始阅读哲学。虽然我对哲学产生兴趣的时间很早,但并没有立刻选择哲学系(当时要读的五专也没这个选项)。而是从机械、电子、资讯,开始我的人生学习之旅。
1993年,我从台大哲学系毕业,到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成为**届研究生。当时正是网络BBS开始在校园流行的时候。为了让哲学更普及,并希望能多和别人讨论哲学问题,我在台大椰林风情站成立哲学版,以Taoist(现代道家)为代号,担任**任版主。
当时热衷BBS的大多是理工科学生,在哲学版讨论哲学的也大多是读理工的哲学爱好者。可能是因为我在读哲学之前也是理工背景的缘故,所以对话起来倒不会很困难。从那时起,我就尝试尽量不使用专有名词谈哲学。
即使尽可能不使用哲学术语,误解的情形还是很严重,当时我深刻体会到语言多么容易产生误解,而精确地表达一个看法多么不容易。尤其当时我中文打字能力很差,写篇两三百字的短文可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当误解发生时,那种挫败感可想而知。
那几年,活跃在那里的有读物理、生物、文学、数学、电脑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等等,这样的讨论正好可以建立在当前已知的各种知识之上,继续向未知领域迈进,而这也刚好就是哲学的原始目的与使命。
在多年的网络讨论中,为了要向非哲学系网友解释哲学理论,我总得想些“非主流”的方法。有时很成功,有时却造成更大的误解。在多年的尝试下,我渐渐领悟到并非所有哲学内容都需要提起,说的东西多了反倒会制造理解的障碍。如果每次都只谈必要的内容,而且每次都只针对一个问题来讨论,只要网友不是存心找碴,大多能达成共识。
我还发现,想学些哲学的人常常陷入专有名词的迷雾中,在其中摸索而不得要领,事实上,那些专有名词可能是哲学里*不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开阔眼界的突破性观点以及哲学思考能力,而这些并不需要专有名词的辅助。专有名词的价值纯粹只是为沟通方便而设的。在这本书里,我将尽可能地使用日常语言,虽然还是会介绍一些必要的哲学术语,但在使用前都会说明其意义。如果在囫囵吞枣的阅读后,发现不了解的专有名词出现,很可能是漏读了某些章节,*好回头读完遗漏的部分,再继续前进。如果我意外遗留了一些缺乏说明又难以消化的词汇,建议先到网络上查阅,尽量不要让一个怪胎阻碍了阅读。 这本书从开始到完成,历经了很长时间,也由于诸多的因缘结合,终于能够问世。*初的草稿,是我在美国读博士的*后两年开始动笔的,当我完成博士论文的草稿后,经常处在等待指导教授回复的空当,有时会超过一个月。而修改过后再交出去,也要一个月后才会有回音。在这等待的时间里,我尝试将这些年来所吸收的哲学精华,以简单的文字写出来,可以让人省去在书海里迷失的过程。这期间累积的字数其实相当可观,但不是每个部分都写得够好,或适合放进这本书里,整体来说也很杂乱。毕业后回台湾教书,忙着准备各种教材、做新的研究,无暇回头继续这个使命。
几年后,直到原来教哲学概论的老师退休,我有机会接下这门课的同时,才重新启动这个计划。当时三民书局也正好找我合作写一本哲学概论教科书,于是我一鼓作气,在一年内终于将它完成了。完成后,我将这本书给几个哲学界的朋友试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我忽略的大问题,所获得的反馈很令人激奋,大多非常肯定,认为这是真正通往哲学世界的捷径。
然而,我所完成的,却不是三民书局所期待的教科书,而是一种镶着教科书外壳的哲学普及读物。由于我很喜欢这本书原本的写法,不愿大幅修改,而且里面有着过多的个人诠释,也不适合其他老师使用,所以我当时决定重写,尝试完成一本适合其他老师教学的书籍。而这本书,就只好继续蛰伏了。
待三民教科书出版后,曾经读过此书稿的朋友和学生纷纷关心起这本书何时可以问世。于是我提起精神,再度修改它,脱去教科书的外壳,让它完全蜕变成哲普书的模样。很高兴修改过后获得商周出版的青睐,并且还建议添加图片让内容更生动,也非常感谢画家彩苹的传神绘笔,让某些趣味思考,溢于言表。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