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2020-06-18 00:00:00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内容简介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是一本精彩、清晰、极具可读性的哲学入门佳作。很多人认为,读哲学对思考有帮助。还有人认为,读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知识。作者残忍地指出:错!知道一百个哲学家的名字,记了一百个专有名词,甚至还读了一百个理论的简介和哲学家名言,这对思考有什么帮助呢?如果想汲取新知识,为什么不去读科学呢?事实上,哲学不仅无法增加你的知识,还会减少你的知识,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很确定的知识。作者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未知真相的学问,是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系统中寻找的可能性。哲学挑战那些目前没有答案的问题。哲学不能给你答案,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它会赋予你自由的力量。从以上观点出发,作者以缜密的思辨、流畅的文笔,将多年教学经验和生活案例浓缩于此,把东西方哲学中重要的60个问题做了极为精细、清晰的思考建构,轻轻松松讲清楚了那些需要颇费思量的哲学问题:哲学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别人有心灵吗……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这些哲学问题,找到通往智慧的入口。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前言

迎接哲学的新时代来临
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有些人会有一个思想上的大转变,开始关心一些原本不会去想的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变化,只不过不一定会让别人知道。有时是怕被嘲笑,有时是自然忽略了,有时则是觉得跟凡夫俗子没什么好说的。
我当时认为这样的转变很酷,对事物开始有了更深刻的感触,还让我的文字活了起来。顺着它,我开始阅读哲学。虽然我对哲学产生兴趣的时间很早,但并没有立刻选择哲学系(当时要读的五专也没这个选项)。而是从机械、电子、资讯,开始我的人生学习之旅。
1993年,我从台大哲学系毕业,到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成为**届研究生。当时正是网络BBS开始在校园流行的时候。为了让哲学更普及,并希望能多和别人讨论哲学问题,我在台大椰林风情站成立哲学版,以Taoist(现代道家)为代号,担任**任版主。
当时热衷BBS的大多是理工科学生,在哲学版讨论哲学的也大多是读理工的哲学爱好者。可能是因为我在读哲学之前也是理工背景的缘故,所以对话起来倒不会很困难。从那时起,我就尝试尽量不使用专有名词谈哲学。
即使尽可能不使用哲学术语,误解的情形还是很严重,当时我深刻体会到语言多么容易产生误解,而精确地表达一个看法多么不容易。尤其当时我中文打字能力很差,写篇两三百字的短文可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当误解发生时,那种挫败感可想而知。
那几年,活跃在那里的有读物理、生物、文学、数学、电脑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等等,这样的讨论正好可以建立在当前已知的各种知识之上,继续向未知领域迈进,而这也刚好就是哲学的原始目的与使命。
在多年的网络讨论中,为了要向非哲学系网友解释哲学理论,我总得想些“非主流”的方法。有时很成功,有时却造成更大的误解。在多年的尝试下,我渐渐领悟到并非所有哲学内容都需要提起,说的东西多了反倒会制造理解的障碍。如果每次都只谈必要的内容,而且每次都只针对一个问题来讨论,只要网友不是存心找碴,大多能达成共识。
我还发现,想学些哲学的人常常陷入专有名词的迷雾中,在其中摸索而不得要领,事实上,那些专有名词可能是哲学里*不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开阔眼界的突破性观点以及哲学思考能力,而这些并不需要专有名词的辅助。专有名词的价值纯粹只是为沟通方便而设的。在这本书里,我将尽可能地使用日常语言,虽然还是会介绍一些必要的哲学术语,但在使用前都会说明其意义。如果在囫囵吞枣的阅读后,发现不了解的专有名词出现,很可能是漏读了某些章节,*好回头读完遗漏的部分,再继续前进。如果我意外遗留了一些缺乏说明又难以消化的词汇,建议先到网络上查阅,尽量不要让一个怪胎阻碍了阅读。 这本书从开始到完成,历经了很长时间,也由于诸多的因缘结合,终于能够问世。*初的草稿,是我在美国读博士的*后两年开始动笔的,当我完成博士论文的草稿后,经常处在等待指导教授回复的空当,有时会超过一个月。而修改过后再交出去,也要一个月后才会有回音。在这等待的时间里,我尝试将这些年来所吸收的哲学精华,以简单的文字写出来,可以让人省去在书海里迷失的过程。这期间累积的字数其实相当可观,但不是每个部分都写得够好,或适合放进这本书里,整体来说也很杂乱。毕业后回台湾教书,忙着准备各种教材、做新的研究,无暇回头继续这个使命。
几年后,直到原来教哲学概论的老师退休,我有机会接下这门课的同时,才重新启动这个计划。当时三民书局也正好找我合作写一本哲学概论教科书,于是我一鼓作气,在一年内终于将它完成了。完成后,我将这本书给几个哲学界的朋友试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我忽略的大问题,所获得的反馈很令人激奋,大多非常肯定,认为这是真正通往哲学世界的捷径。
然而,我所完成的,却不是三民书局所期待的教科书,而是一种镶着教科书外壳的哲学普及读物。由于我很喜欢这本书原本的写法,不愿大幅修改,而且里面有着过多的个人诠释,也不适合其他老师使用,所以我当时决定重写,尝试完成一本适合其他老师教学的书籍。而这本书,就只好继续蛰伏了。
待三民教科书出版后,曾经读过此书稿的朋友和学生纷纷关心起这本书何时可以问世。于是我提起精神,再度修改它,脱去教科书的外壳,让它完全蜕变成哲普书的模样。很高兴修改过后获得商周出版的青睐,并且还建议添加图片让内容更生动,也非常感谢画家彩苹的传神绘笔,让某些趣味思考,溢于言表。
近年来,理性分析的哲学在台湾逐渐兴盛起来,市面上对哲学新书的渴望,大到不可思议,显然一副迎接哲学新时代来临的气象。而脸书(facebook)的崛起,也同时让我们看见大批理盲群众的哗然。这两股势力,正在台湾社会正面交锋,究竟谁将获得冠冕,占领舆论的领地?期待这场“哲学课的逆袭”,能为此战役添加生力军,在更嘹亮的战鼓声中,一举扫除文化中的理盲痼疾。
完成这本书,也完成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心愿。感觉上,好像又把心中一块大石给放下了。写作期间,我获得很多协助。有些问题请教过去的老师们,希望能写得更好。尤其感谢台湾大学的关永中教授,在病中仍乐意提供协助。有些学生的读后心得也帮助我修改得更易阅读。另外,感谢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的甘侦蓉博士以及真理大学通识中心的张国一老师,针对原稿仔细阅读,并提出很有价值的建议。
希望这本书的完成,可以帮助更多对哲学有兴趣的人,进入这个思想的新世界,展开探险,寻找传说中的思想宝库。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目录

第1篇哲学是什么?
01为什么要读哲学?
02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03哲学究竟是什么?
04先有哲学问题,才有哲学理论
第2篇人生哲学: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05人生意义的问题
06人生有意义吗?
07虚无主义:人生没有意义
08享乐主义:活着就是要追求快乐
09禁欲主义:禁欲才能获得很好的生命
10幸福来自于德性
11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12神的存在问题
13阿奎那的宇宙论论证
14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
15恶的难题
16全能神的存在诡论
17康德论神存在论证
18马雷夏的自然欲求论证
19帕斯卡的赌博论证
20诺齐克的经验机器论证
21人生意义无法用语言表达
22了解人生意义需要实践型知识
第3篇伦理学:为什么我们要有道德?
23你喜欢道德吗?
24提倡道德是好是坏?
25孔子的道德观:以仁为本,以礼为遵行法则
26康德伦理学:无论如何都不可说谎
27效益主义:带来幸福的谎言是可以说的
28道德有客观依据吗?
29从实然与应然的问题看道德基础
30利己主义:我们为什么要有道德?
31德性伦理学
32仁心佛性论
第4篇形而上学:这是个怎样的世界?
33哲学始于惊奇
34实在论:世界真实存在
35现象论:存在的只有现象
36直接实在论:世界就如同我们所见的那样存在着
37灵魂存在问题
38心物二元论:心灵与物质两者并存
39唯心论:世界是由心灵所构成
40唯物论:心是由物质所构成
41奥卡姆剃刀原则:不要做多余的假设
42取消式唯物主义:意识根本不存在
43自由意志存在吗?
44我们能造出人工心灵吗?
45不同的世界观,看见不同的世界
第5篇知识论:如何才能确认我的知识是对的
46何谓知识?
47柏拉图对知识的定义
48知识的种类(一):事实型知识与实践型知识
49知识的种类(二):自我知识
50知识的合理性结构与笛卡尔的怀疑
51基础论与理性主义
52经验主义式的基础论
53康德基础论:以先验综合判断为基础知识
54融贯论所有知识互相支持
55怀疑论
56他心问题:别人有心灵吗?
57逆反感质问题
58自我:“我”是什么?“我”存在吗?
59因果律“凡事必有因”是正确的吗?
60归纳法值得信赖吗?
……
第6章其他哲学领域
后记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作者简介

冀剑制,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1995年获台湾中正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多年致力于哲学研究和教学,尤其关心哲学普及和推广教育。在校内,创新哲学、逻辑与批判性思考等正规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校外,积极从事有关哲学的各类通俗教学和演讲。已经出版的哲学普及图书《海贼王的哲学课》《这样想没错但也不对》《可笑的逻辑谬误》《卧底哲学家的生活事件调查簿》《是思考,还是想太多》等,以清晰的思辨和流畅的文笔,引领读者轻松进入哲学殿堂,深受哲学入门者追捧。

哲学课的逆袭-60堂不烧脑的思维课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