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1100723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8-09-01

出版社:



我喜欢观想佛陀住世时与弟子们一起生活、开示正法、教化众生的情景,很多细节都会一再令我感动并受到启发。

佛陀和弟子们吃完饭,把坐垫铺好,开始在林中或茅蓬里各自禅修。遇到问题的弟子会向佛陀或其他师兄请教,这时大家便饶有兴趣地聚拢来加入讨论,聆听法教。有时是佛陀带着弟子们去居士家里应供、探病,在弟子的启请下而说法。有时是佛陀在乞食的途中对遇到的信众开示佛法。有时是佛陀加持某些弟子宣讲佛法。有时以言传,有时以身教。当一个人证到无我,真正与世界、与众生建立连接和沟通,他身上会散发出柔和、真诚、慈悲、无畏的光辉,照亮和温暖每一个见到他的众生。他甚至不需说话,他的在场即能深深触动、启发你开始反省和对真理生起真诚的向往。

佛经的开头总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交代,我觉得很像一出出戏剧。人物特点鲜明,对白精彩绝伦。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佛陀起居以至于走路也无暇看一眼田间风景的阿难尊者,敏而好学智慧**、向观世音菩萨提问而引出般若心经的舍利弗尊者,喜欢向穷人家乞食不喜欢向富人乞食因此遭到佛陀一顿教训、后来佛陀拈花他微笑的迦叶尊者,幼年出家聪慧乖巧、一度是僧团*小成员却极其谦卑和顺、密行**的罗睺罗尊者,把佛陀几大弟子挨个数落一遍、只有文殊菩萨能跟他接上话的维摩诘居士,以金叶铺地、向佛陀僧团供养园林道场的给孤独长者,还有许许多多以出家、在家、王族、平民等不同形象出现的弟子,一个个都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说像戏剧,那么这就是我的全明星阵容。我无数次观想他们的出场,观想他们的行为和对话。

过去的两千多年里,有许多人也像我现在一样,被这些对话、行为、场景深深激励、启发,他们写下一篇又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比如龙树菩萨、无著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等,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论述又成为激励、启发我修行的另一重源泉。

然而如今,那些动人的场景都去哪儿了?后世写下辉煌论著的大德们也先后示现了圆寂。普通人如我,无法再现量见到他们,只能忆念。

佛陀为什么示现涅槃?像维摩诘居士所说,佛陀已经超越了生老病死,连病都不会有,何况死?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做如此示现?

在《大般涅槃经》中,纯陀请求世尊不入涅槃,他说:“唯愿世尊,哀悯我等及诸众生,久住于世,勿般涅槃。”佛陀说:

汝今不应发如是言:哀悯我故,久住于世。我以哀悯汝及一切,是故今日欲入涅槃。何以故?诸佛法尔,有为亦然。是故诸佛而说是偈:?有为之法,其性无常,生已不住,寂灭为乐。纯陀,汝今当观一切行杂,诸法无我,无常不住,此身多有无量过患,犹如水泡,是故汝今不应啼泣。

正是为了让众生了知无常之理,佛陀才慈悲示现涅槃。他说:“汝今当观诸佛境界,悉皆无常,诸行性相,亦复如是。”连佛陀也示现了寿命无常,其他人还想怎样通过修行去延长、保养这个肉身呢?

佛陀启发纯陀(其实也包括我们所有人)而说偈言: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有终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住。古往今来许多大成就者曾示现不可思议的神变,上天入地,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甚至令日月停步不前,而他们*终也都示现了圆寂。神通神变并不能对抗寿命无常。至于广闻博学、辩才无碍、著作等身、名扬四方这些,哪一个也都无法阻止身寿无常。

佛陀和历代的祖师大德们示现无常,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跟随上师学法的机会。不仅我们自己的寿命无常,死缘众多,死期不定,上师也不会永远在那里,即使我们很懂事地精进修学,仍然可能赶不上上师离去的脚步,不等我们把该学的都学会,上师就已经离开。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当年佛陀应帝释天启请,到三十三天为母说法,除了度化以母亲为主的有缘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令因常执等而懈怠的四众弟子生起希求正法、精进行道之心,所以佛陀离开人间去三十三天,选择了不告而别的方式,甚至用神通隐藏起自己的行踪,令天眼**的阿那律等大阿罗汉纵用神通观遍三千大千世界也找不到佛陀。众弟子这才幡然醒悟,从此不再懈怠,而精进求道。

以前法王如意宝也常对弟子们说,要精进闻思修,趁上师还在世,多依止上师请教随学,否则等上师不在时再想学就没那么容易了。那时,年轻的我总觉得像法王如意宝那般伟大的圣者,他对世界对众生是那么重要,他的离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即使终将会那样,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可转眼间,法王如意宝示现圆寂已经十几年了。

我初到喇荣五明佛学院时,所有师生加起来不过百十人,大家都住草坯房。后来,人渐渐多起来,房子们也变成土木结构的。再后来,有了水泥房、玻璃阳光房,各种新式建材层出不穷。住在里面的人也不断在变。

早年,每当诵戒的日子,玛依玛空行母总会给所有参加的人供养糖果,每人一颗奶糖或水果糖。她是颇有名气的空行母,生活条件比我们一般人好些(其实以现在的眼光看,也是过得比较清贫的)。那时觉得糖果真是美味,玛依玛空行母能供养那么多出家人每人一颗糖,真是福报太大了。平时她也喜欢身上带些糖果、小吃,路上见到人,就笑眯眯从前襟兜里掏出来让大家分享,所以上课、放学的路上遇见玛依玛空行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今,空行母也往生多年,那时一起分吃糖果的道友,有的天各一方,有的已经离世。

再早以前,我刚到札熙寺出家,每天和我一起学习、念经的老老少少的喇嘛,曾经我们能坐满一间经堂,现在只剩下几人还活在这个世上。

扎西持林养老院从建立至今,短短十来年已先后有五十多人往生。

至于其他地方有人临终,来请我念颇瓦,或者通过电话等念颇瓦的情况,这些年更是三天两头没断过。

每念及此,我都对自己的生必有死、死期不定有更进一步的确认。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相关资料

希阿荣博堪布的文字,让每个想活泼泼觉醒的友人在一个个框架中回归自性,有步奏地在生活中实修,让每一刻都保持觉知,也让深涩的经论哲学平淡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