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论

教学论

作者:杨小微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7204159

定价:28.6

出版时间:暂无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活动至少有两点不同:一是人与人之间具有丰富复杂的交往关系,
而不仅仅是对象性关系;二是这种关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导致过程
上的动态生成性以及目的上的不可完全预期的特性,即教学活动的
目的只能作有限预设。
**节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教学活动目的的演变
    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价
值取向及目的设定也随着我国教育目的表述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
活动的价值追求上,大体经过了“偏重‘双基’一重视智力~关注

非认知因素一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个阶段。
  一、偏重“双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理论
工作者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建设我国的教
学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教学活动的目的——向学生
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发展学生的认识
能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
质。其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活动
的中心任务。①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而提出的,特别强调了“双基”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
要作用,突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教学活动的阶级性和教育性,以区别
于西方国家的教学目的。
    在这种以“双基”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目的观的指导下,我国这
一时期的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是,仅仅把学生当做教学
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
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教师而不重学生。教师易于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
的容器,只要求学生被动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教师常以批评、训
斥、禁止、惩罚等作为教育手段,师生关系不平等,常常发生不信
赖、不尊重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之事。
    第二,重管教而不重自觉。不注重从小引导学生自我要求、自
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认为对学生管得越严越好,致使学生缺乏独立
判断、自我调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质和能力。
    第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

强求一律,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得不到承认,容易忽视学生个人
的独特性,造成教学活动单调、枯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和
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第四,重教师传授而不重学生探索。在教学活动中一味填鸭灌
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易于造
成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重视智力阶段
    在20世纪50~60年代,随着苏联赞科夫、美国布鲁纳等人的
教学理论与实验的翻译介绍,他们提出的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核心的
教学理论体系,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把握这一
思潮的发展趋势和对教学实践的意义,是抱住以往的理论不放,还
是根据实践的发展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理论呢?教学理论界展开了
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关系的大讨论。
    通过这次讨论,人们逐渐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提出的严峻
挑战,为了解决人类知识量剧增、更新周期缩短与学生在校学习时
问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传授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应当是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更不应当是唯一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一项更为重
要的任务。为此,必须要实现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把重点放在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因此,教学活动的目的应
当完整地表述为“加强基础,发展智力”。

 



教学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