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作者:王宇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4358813

定价:31.0

出版时间:2009-09-0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递进结构
三、广播新闻专题的分类
(一)口播专题
(二)录音专题
第二节 新闻专题的采制要求
一、主题展现时代精神
二、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一)选择生动、具体、感人的典型材料
(二)精心剪裁,突出骨干材料
(三)精心选择典型音响
三、结构单纯,适合听说
(一)结构力求脉络单纯、层次井然有序
(二)过渡顺畅、连贯,前后照应
……
第六章 现场报道与现场直播
第七章 广播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第八章 广播新闻评论
第九章 广播新闻编辑
第十章 广播新闻性节目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节选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是近年来较系统、全面创新视角研究广播新闻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从学科整合的视角架构全书的理论框架,体现了较为宽阔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新闻媒介理论与实务创新研究,从社会变革、传播技术发展视角认识广播媒介的本体内涵,对广播新闻媒介的研究从视野、学科理念、研究内涵上都有了新的拓展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相关资料

第二章 广播的符号系统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或者叫听觉媒介,它唯一的符号系统是声音。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广播比起电话和电报来说,它是唯一与人类的说话功能相匹配的一种交感神经系统的延伸。尽管广播是非视觉性媒介,但广播中的声音在与人的接收发生关系后,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广播媒介会唤起听众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体验,从而“获得了一种内视的能力,形成一个自足的、丰富的内心体验”。在广播的符号系统中,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点,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我们如果对广播中的声音进一步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语言(话语)、音响、音乐和留白等,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话语信息。以前我们总有一种错觉,认为需要用话语、音响或音乐将全部节目填满,才是真正发挥了广播声音的优势。其实很多时候,声音的留白如同报纸版面中的留白一样,具有表现力。声音的留白就是无声,是静音,是广播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在广播节目中,必要的停顿既能有效地分割段落,又能起到强调或吸引注意的作用,在访问过程中的留白则有着采访对象的思考、困惑、难言之隐、理屈词穷等多种情绪和反应。可以说,静音是广播最微妙的“声音”。适当的静音能够表达出言语无法表述的内容,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刺激听众的思考和想象。第一节 广播语言人类用语言进行思维与交流,人类的语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语音表达的口头语言,也叫有声语言;另一类是通过文字表达的书面语言,也叫文字语言。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广播传播最主要的手段。广播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有声语言。但这种有声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15头语言,是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特殊的有声语言。它比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化,同时具有书面语言难以体现的情感表达。在我国,广播电台除了具有的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科技、教育和娱乐大众的责任之外,还肩负着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责任,因此,我国90%以上的人口都以现代汉语标准语为交际语言。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外的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特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和外语外,都使用现代汉语标准语。对广播语言规范化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1946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更加必要的通俗的15语翻译。”1956年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作者简介

王宇,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副教授,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新闻业务及广播新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出版《媒介集团经营与管理》、《大众媒介导论》、《传媒巨子和他们的王国》、《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等著作,并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并赴欧洲多国及新加坡交流访学。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