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作者:杨圣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3378623

定价:64.0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民族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民族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内容简介

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和了解远远落后于对客观世界的了解。19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人类学。人类学从生物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研究人类,分别叫“生物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又称为“民族学”。民族学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划分的不同人群。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人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一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
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三十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人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
  民族学又称“文化人类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民族学曾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往来30年,改革 放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 放,不再拘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本书就是对中国民族学这30年发展状况的全面介绍和总结。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目录

提要
abstract
**章 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节 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
 第二节 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的民族学
第二章 恢复与重建
 **节 民族学学科的重构与定位
 第二节 教学与研究机构的建设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教材分析
 第四节 翻译介绍国际民族学界的成果
 第五节 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 实地调查
 **节 全国性的实地调查
 第二节 区域性的调查
 第三节 专题性的实地调查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焦点问题(一)
 **节 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二节 应用性与对策性研究
第五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焦点问题(二)
 **节 汉人社会研究和海外研究
 第二节 台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概述
第六章 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节 历史经验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大事记
 附录2:民族学主要学术团体
 附录3:民族学(含人类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附录4: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和“985工程”创新基地(民族研究类)
 附录5:主要民族研究机构与团体
后记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民族学) 节选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精装)》通过对三十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民族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民族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和了解远远落后于对客观世界的了解。19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人类学。人类学从生物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研究人类,分别叫“生物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又称为“民族学”。民族学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划分的不同人群。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人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一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三十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人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民族学又称“文化人类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民族学曾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往来30年,改革 放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 放,不再拘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本书就是对中国民族学这30年发展状况的全面介绍和总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文化人类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