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文集②●冲突的文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帆文集②●冲突的文学

南帆文集②●冲突的文学

著名学者、散文家三十年文艺理论学术总结

作者:南帆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081-4

定价:50.00元

出版时间:2016-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显而易见,人们必将进一步询问:这些作家究竟在寻找什么?

  在我看来,这些作家正在希图通过文化交流找到一个令人称心的文化矿井;这个文化矿井仿佛珍藏了种种强国之道或者富民之策,作家梦想依靠这个文化矿井迅速赢得一个强盛的文明。不管他们在口头上是否坦白地表露过这种动机,这种动机实际上已明白无误地体现于他们的寻找行为之中。对于这些作家说来,贫穷、落后、愚昧所造就的文化难局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精神困扰。无论是进入社会还是进入文学,这个巨大的精神困扰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焦虑之源。利用种种文化引进即刻摆脱难局,释除焦虑,这无疑是许多作家所共同选择的策略。在这个意义上,作家不可能纯粹从美学或者学术的意义上考虑各种文学派别与思想派别,不可能悉心体验,领悟智慧,进一步作出批判与阐扬。相反,作家更多地是匆匆浏览概况,略知一二之际则抽身引追。无论是象征主义诗作还是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新批评”学派还是女权主义符号学理论,一旦作家无法从中获悉某种立竿见影地改善国计民生的锦囊妙计,他们很快将兴趣索然,终至于掉首而去。很显然,种种迫在眉睫的问题不能容许作家陷入幽远之思;时不我待,作家必须立即出发,风尘仆仆地奔赴远方,继续寻找那个隐藏于种种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传统背后的文化矿井。处于这种态度的主宰之下,寻找这种形式逐渐比寻找的内容更为显眼,寻找成为一种不息的运动;相当数量的文化观念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一现即逝,从而为人们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文化繁荣假相。上述这种文化交流的功利动机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后果:第一,想象中的文化矿井成为一个幻影,作家总是在一种不知足的引颈前瞻之中遗忘了他们刚刚接触过的东西;第二,由于解读的粗糙与短暂,许多文化观念所包容的涵义仍然隐而不彰,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仅是一种库存、一批待查的目录;第三,这种动机必然诱使作家天然爱好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相形之下,澳洲土著的图腾、印第安人的祭神仪式或者爱斯基摩人的风俗这些“文化”则因为缺乏一个强大的经济背景而难以纳入作家的视野。

  在这里,人们将再度看到经济权力与文化权力是如何互相转化的。人们知道,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将所产生的威望与权势移交给文化——人们可以从广告在大众传播媒介所享有的尊贵地位中察觉到这种转化。这种权力转化在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演。一些批评家已经发现一个事实: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文化交流并不平衡。第一世界凭藉发达的文化传播媒介向第三世界倾销它们的文化产品,从而使第三世界文化处于被压抑的边缘地位。但是,人们不该仅仅将这种状况归因于第三世界文化传播媒介的薄弱;事实上,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经济实力的较量。两者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别显然导致了两种文化权力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人们想象中,成功的经济似乎同时也造就了成功的文化。换言之,即使第三世界拥有同样发达的文化传播媒介,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无法构成平等的对话。对于当代文学来说,作家并不想有意隐瞒经济权力与文化权力之间的关系。相反,一些作家不时有意无意地流露出这种倾向:他们正是通过文化引进从而对相应的强大经济实力表现出仰慕之意。

  然而,这恰恰造成了当代文学的一个复杂难解的症结。某种文化脱离了相应的经济环境而被引入陌生的社会现实,它们将与另一批适合于不同经济环境的文化产生冲突。目前为止,这种冲突业已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纵深,在许多不同的层面上展开了。

  二

  丹尼尔·贝尔指出:“文化观念方面的变革具有内在性和自决性,因为它是依照文化传统内部起作用的逻辑发展而来的。在这层意义上,新观念和新形式源起自某种与旧观念、旧形式的对话与对抗。”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01.可以看出,尽管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乃是促进文化观念的最终源头,然而,在文化史内在逻辑的层面上,变革表现为文化观念内部的分裂、背叛、引申、修正——这一切构成了文化史线性的有机延续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文化史延续的每一步骤都可以在时间之轴上找到相应的刻度。

  然而,1980年代以来,数千年的文化史却以浓缩、简化的方式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批教授、学者勤勉地为文学送来了先秦诸家的学说,送来了始于《诗经》的中国古典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又经由译介的通道摄入古希腊至20世纪西方诸多繁杂的文化观念。顷刻之间,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主张、价值准则、思想片断倾注入文学,飘浮不定,相互碰撞,并且在混合之际产生种种裂变、争执、抵触,制造出种种分支与变种。令人注意的是,这些文学观念此刻已经脱离原有的时序,脱离原有的历史背景,“当代”作为一个断代史的时间概念重新为它们在时间之轴上刻定了新的位置。换一句话说,这些文化观念已经同处于一个时间平面上,它们初始的出生年代宣告作废。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学力图否认种种文化观念属后记断断续续,这本书的写作大约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但考虑这本书的主题要更早一些。我需要花一些时间阅读种种资料——因为书中的许多专题是我所未曾接触过的;甚至,我还得花一些时间克服自己的懒惰与畏难心理,坚定走入这些专题的决心。

  考察种种文化意向的冲突如何在文学中体现了出来,我选择了二十个专题,并根据这些专题间的关系按照章节的体例编排起来。并不是说书中所列举的专题已经十分全面、无可增补了;事实上,毋宁说这是一些我所有兴趣、有能力予以论述的专题而已。

  在世界的文化背景之下考察中国文化诸问题,考察中国文化的独特姿态,这是这本书的意图之一。我在写作中明显地感到,两者之间的曲折关系使得论述复杂起来,涉及的层面多了起来。这也许无法投合一些读者的口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形成风气,许多人喜欢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对待复杂的问题。他们十分希望能够将某种理论或者某种学说归纳为易诵易记的两三点,甚至归纳为一句话或者一句单纯的口号。于是,作者只有尽可能将观点装扮得醒目方能哗众取宠,论证上的疏忽与漏洞往往被忽略不计,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足以自炫的派头;而真正的洞察却未能出现,或者出现之后却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状况貌似一种研究方式上的缺陷,而实际上同样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原因。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