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作者:王二朋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625484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3-11-01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 本书特色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居民健康和食品产业发展, 然而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即使*严格*大成本的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也不能保证绝对的食品安全.具有 危害性和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内外频繁发生 ,例如,疯牛病事件、口蹄疫事件、禽流感事件、德 国毒黄瓜事件及我国近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因此 ,如何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冲击是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的 重要内容。 王二朋所著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 行为研究--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以三聚氰胺 事件冲击为例,基于事件冲击后多个时间点消费者问 卷调查数据.分析食品安全事件中消费者风险感知与 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描述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后消费 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的变动,并以二元 logit模型、有序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实证研 究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应 对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以 降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保持消费者对政府及 企业的信任,稳定食品消费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以 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① 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消费者食品 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②系统研究了影响消费者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因素,并分析了消费者食品安全 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研究-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 目录
**章 导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二、国内外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应对政策存在的问题
四、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综述、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节 理论综述
一、理性决策理论
二、消费心理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
四、行为经济学
五、理论评述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研究
二、消费者信任的研究
三、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消费变动的研究
四、简要评述
第三节 分析框架
一、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食品安全事件冲击的影响
三、研究思路
第三章 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影响的描述
**节 我国奶及奶制品市场基本特征
一、整体看奶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二、从消费人群看,奶及奶制品消费群体对质量安全要求比较高
三、奶及奶制品具有消费的必需品特点
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对食品产业的影响
一、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生产的变动
二、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价格的变动
三、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进口的变动
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城镇居民奶制品
消费支出的变化j
二、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的消费者应对行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h
二、样本特征
三、背景性描述统计
第二节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变动特征
一、不确定性的感知
二、后果严重程度的感知
三、三聚氰胺事件的了解程度
四、食品安全风险感知
第三节 消费者信任特征
一、消费者对政府信任情况及变动
二、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情况及变动
三、信息渠道与信任
四、品牌信任
第四节 消费者应对行为变动特征
一、购买数量减少情况
二、购买数量恢复情况
三、食品安全风险应对行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
**节 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第二节 事件冲击不同阶段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
管理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