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治校之道—— 一位中学校长的管理理念和实践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5年的治校之道—— 一位中学校长的管理理念和实践

15年的治校之道—— 一位中学校长的管理理念和实践

梦山书系

作者:陈照星 著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588-9

定价:32元

出版时间:2014-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中学办学实践的“谋略—文化—管理—德育—科研—感悟”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具体思路和做法相对集中在一起,便于学校管理者学习借鉴也便于读者阅读分享。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校管理类选题,作者多年担任中学校长,本书是他在南安实验中学15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宝贵的办学经验,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方略、实践体会等。反映了作者在办学实践中追求的目标,也是办学15年心路历程的写照。
 
作者简介

   陈照星,1963年生,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名校长培养人选,泉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1999年至今任南安市实验中学校长、副书记。先后获南安市优秀拔尖人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目录

前言 /
 
【谋略编】
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精心制定/
管理制度建设的全盘考虑/
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
德育工作的一揽子方案/
教育科研的特色发展/
 
【文化编】
教育现代化的课题/
学习型学校的建构/
师生精神家园的建设/
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之道/
和谐校园、科学发展的求索/
 
 
 
【管理编】
班子引领,党建立标/
励精图治,崇廉立德/
创新管理,专业提高/
平台搭建,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深化,示范学校建成/
名师工程,团队发力/
 
【德育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八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自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如何提升主题班会活动课的教育实效/
 
【科研编】
课题研究出成果,科研兴校争一流/
深化校本教研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新基础,活课堂,乐师生/
一条有效的校本教研途径/
 
【感悟编】
注重素质培养促进每位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发展/
如何做好校长、办好学校/
赴复旦大学培训研修随感二则/
创新聚活力,求实谋发展/
励精图治铸名校/

精彩节选

  • 节选
学习型学校的建构——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我们认为,在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应以新的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着重点是教师的发展,即提升教师的反思教学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要使教师在反思和协作中共同发展,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课程整合能力。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客观规律出发,建立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要关注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关注和满足教师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需求,循序渐进,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要使教师在有效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能力,形成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个性,具备自我完善的探索能力,自觉将改革的目标和自己的教育理想结合起来,不断朝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实现学校培养名师,进而把我校培植为名校的目标。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
    1.学习提高——扎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教师有效参与、专业发展和教育理想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完善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必然会遇到诸如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等新问题,不断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新技能,不断引领教师学习提高、自我发展成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功能。我校校本培训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包括技能型、实践型、交流型、评价型、理论型、研究型。根据课改进程中教师遇到的焦点问题,适时组织教师通识培训、观摩课例、观看讲座;邀请专家举办现场讲座;学校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文件,作课改专题讲座;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订一本泉州科教所《教育动态》,一份《人民教育》,为教师订各类报纸杂志,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校为教师提供教育网址,引导教师网上查询资料;增设教育动态网页,提供前沿的教育研究动态信息;通过校刊《实验园地》设置课改专版,及时发表课改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教研室及时收集翻印课改资料,及时汇编论文专集,刊登学习心得、优秀论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使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传播、共享。这些举措对课程改革实验起较好的导向作用,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断发展。
    2.反思交流——扎实抓好“听评课家常化”活动。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必须具备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理论素养,这需要教师在改革中直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反省、思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的进程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学校安排实验年段各学科每周提供一个研究课,教师个人以“五个一”为研究方式,学校行政、实验教师和非实验教师每周听两节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目的就是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学校领导进课堂听课,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教研室在不同阶段组织教师撰写论文,组织进行论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评比,推动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此外,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开放周”活动,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研讨课为主题。开放周前,教研组精心研讨,备课组集体备课,精心安排教学方案。开放周期间,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促进教师自觉把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活动期间,教师听2~3节课,交流教学心得,对提高我校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教研水平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开放周后,学校举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的作用,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个人的反思、探索能力。实验证明,教与研相结合,教与思相结合,使教师获得新的职业生活方式,磨砺了教师职业新的境界和思维品质,使教师体会到自己职业的新的价值与意义,获得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在实践中,教师们不断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形成了创造性的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了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校长培训用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