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研员的语文教学审思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教研员的语文教学审思

一个教研员的语文教学审思

作者:李冰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823-1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5-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语文不好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除了语文本身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外,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在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上纠缠不清,诸如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孰重孰轻的问题,训练与熏陶的关系等,而且在小学语文界存在盲目“跟风”的习惯,常常是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读罢李冰霖老师《一个教研员的语文教学审思》,我最大的感受是,整部书充满了辩证思维,他是在用辩证的观点追寻着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

  比如第一辑“我的教学理念审思”中的第一篇《践行新课程必须遵循辩证法》,李老师针对新课改以来在“学科性质”“课程资源”“教学规律的运用”“教学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认识的偏颇与教学实践中的偏差,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看法与做法。针对“三维”目标,李老师提出要辩证整合,注意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科学认识语言的训练问题。“过去,过分强调工具性,把语言文字训练提到一个不应有的地位,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是错误的,必须纠正。但是,淡化语言文字训练并非要把语言文字训练一概摒弃,而是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训练,做到‘淡化而不弱化’;提倡人文性并不是要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队会课,而是要在语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有机渗透。” 针对“个性化”阅读与“主流价值取向”;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关系,李老师认为:“其实,强调个性化理解并非要异想天开,并非要曲解或脱离文本的主旨意思;强调张扬个性,并非反对主流价值取向,抛弃传统民族精神和美德;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是一味排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并非反对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课文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李老师认为:“语文课应当自始至终重点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关注的重点不应是把握内容,而是感受汉语在表达特定内容时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以及其表现力和神韵的来源之所在,从而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以及如何精彩、生动地表达内容。” 还有,应注意处理好课堂教育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注意课外语文资源与语文教材的密切配合与有机整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要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等等。这些分析切中时弊,充满辩证哲理,时至今日,在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版课标精神的实践中,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再如,在习作教学理念部分对“文体意识”,对“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的关系,李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辩证看法。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界对文体意识不够关注。近年来,虽然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文体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文体意识,还是很少涉及。似乎一提文体意识,就有可能滑向单纯讲究写作技法,影响自由写作,束缚学生的写作思路。其实,在放手让学生自由习作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的习作有范可依,少走弯路。李老师认为:文体意识适可“淡化”但不宜“弃置”。他提出,在作文备课预设时要关注文体特点;在指导点拨时要渗透文体特点。其方式不能是理性的写作知识讲解,也不能是机械的范文模仿套作。要改变传统做法,代之以“对话互动中适机渗透”的新方式,不唯文体知识讲解、灌输,注重“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感悟”。这种看法,笔者以为是比较合乎实际的,应该是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关于“文体意识”指导、培养所应采取的比较适宜的策略。

  对于如何把握“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这对矛盾关系,李老师认为,“矛盾”源于认识片面,人们错把“怎么想就怎么写”当成了 “自由表达”的全部内涵,并以此为由将必要的、适度的语言表达“规范训练和指导”加以排斥、摒除;他认为,真正意义的“自由表达”应是“外在自由”与“内在自由”的统一,不能仅仅从放开“外在自由”“避免束缚、强制或强迫”来实现,还要从如何更好地“进行适度训练与指导”,使学生获得“自由意识和自由能力”等“内在自由”方面去考虑。这样一辩证把握,“自由表达”与“适度规范训练指导”不但不矛盾,还可相辅相成、相依相生。如此等等,对于教师如何改进习作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颇有启示意义。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多被社会各界指责、诟病。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析”应是一个根本性因素。其实大家都明白学生语文规律的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绝不是靠教师讲“会”的,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通过大量语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却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讲析”的窠臼之中。李冰霖老师深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重视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中疾呼:要高度重视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他认为,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必须体现“五个交互”:学习与实践相交互;课内与课外相交互;感性与理性相交互;过程与结果相交互;体验与感悟相交互。还要突出“三化”:语文生活化——在模拟语境中实践;生活语文化——在现实语境中实践;语文数字化——在虚拟语境中实践,从而拓展语文学习领域,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方式。在《改进阅读教学:敢问路在何方——2011版新课标学习随想》中李冰霖老师进一步提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形成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是当前改进语文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内涵要义、必须之策、必由之路。在《尝试专题研究适度超前发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拓展新探》中,李老师还提出了开展 “专题性研究”学习的尝试。这些看法一语中的,所提出的对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纠正“讲风过盛,训练不实,效果不佳”的现象很有指导意义。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