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专家透析,把握高考作文阅卷导向。名师点评,筑就考场写作创新高度。作者:沈宁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913-9 定价:28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我们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吃力地迈出来,说下次再来。车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按照正常的评阅,第一位阅卷教师打了20分(满分为70分),第二位教师打了43分。判分差别如此之大(超过7分的容忍范围),按程序这篇作文交到阅卷小组组长手里,但组长也难定夺,只得再上交高考阅卷中心组仲裁。最后仲裁得分是,64分!
从20分到43分,再到64分,这篇作文以20分为台阶,几分钟内连跳两级,从一个屌丝瞬间逆袭成了高富帅。这让人感慨的同时,也禁不住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打低分的阅卷老师,这样解释:这篇作文没有写清楚要跨什么坎,为什么跨,怎么跨。而阅卷中心组几位专家的观点是,这篇文章意味尽在不言中。文中有“虚”坎,有“实”坎;高高的门坎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作者言语之间饱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跨过“门坎”,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如果没有生活感受,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真切的文字。
总之,改变命运的,还是它朴实、真切的本色。
两篇朴实的作文,经历像坐过山车一样,它们的背后也许是两位考生的悲喜和命运的变化。这一转换,是否说明我们的阅卷形式正日趋完善?还是说明我们的阅卷制度问题重重?抑或都有。
奇文留思
◎自从高考作文不限文体,鼓励创新以来,一味追求新奇、华丽的文风越来越浓,再加上“秋雨体”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考生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或堆砌辞藻,装腔作势。质朴文风日渐沉沦。其实,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别人,写最真实的、感触最深的,才能真正写好。
◎考场作文的本质是炫示,也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显露技巧获得阅卷老师认可。这一认识,也决定了考场的文风很难回归质朴。也许正因为华美的文风很难扭转,质朴的作文才显得难能可贵。
◎高考作文因为题目被限定,选材又要避免与数十万人撞车,因此必须迸发强烈的“视觉撞击力”才行,使高速阅卷的老师对作文“一见钟情”。换句话说,高考作文不能太含蓄、太玄妙,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应当多用喝一口就浑身发热的“二锅头”,少用需细品慢尝的江南名茶“碧螺春”。高考作文,要想获得优秀,必须要有“亮点”,有光辉。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0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218千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