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专家透析,把握高考作文阅卷导向。名师点评,筑就考场写作创新高度。

作者:沈宁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913-9

定价:28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还有些文章急于表现文采,堆砌辞藻,讲求华丽,几乎没有生活积淀和人生体验。多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这种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思想的作文“通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医治,毫不夸张地说,将会误了一代人。一个学生如果只会写程式化的应试文章,而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感悟,那么他今后走上社会,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习惯写文字花哨而内容苍白的文章,那么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形成华而不实的处事作风。

  这种浮华文风的大行其道,源于长期以来,中国作文教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教体系。教材编写简单分散,教学也往往盲目、随心所欲,学生学习难免会浑浑噩噩的。就这样,整个作文教学都在急功近利地盯着分数。

  高考大纲对作文评分主要依据四个采分点:深刻、丰富、有创新、有文采。平时习作肤浅,一时半会也深刻不了;整天数理化,连读课文的时间都不充分,哪还有时间去观察去积累去丰富自己。若有现成的佳词丽句,就背吧。创新更需要思考了,思想不深入,何来创新?那就投机取巧,在形式上动动手脚吧!文采更不用说了,不仅学生理解有偏差,就连考试大纲,也有专家指责其界定模糊、容易误导。很长一段时间,《考试大纲》对“有文采”的要求就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蕴”什么的。据说,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2007年之后,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杨建宇认为,这就是高考作文在指导思想上反对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的不良文风的一个信号。

  当然,朴实文风的沉沦、华美文风的盛行,作为高考作文的评阅机制弊端也难辞其咎。正如前文说到的《怀想天空》,如果偶尔一个阅卷老师打了30多分,并不难理解,自古对文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三位阅卷老师的评分都不高,这不能不说我们的评价机制有问题。

  对这一点,有些阅卷老师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觉得,考场作文的本质是炫示,也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显露技巧获得阅卷老师认可。这一认识,也决定了考场的文风很难回归质朴。

  一位四川省宜宾的语文老师把这种因果关系追溯到唐朝,举例李白的《静夜思》和《清平调》三首之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位老师认为,从阅读的初感来看,后者想象丰富,形象感突出,更具文采。但前者却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细究起来,后者正是李白的“应试”之作,考官就是在沉香亭上赏牡丹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如果换上《静夜思》,怕是得不到赞赏了。

  还有老师拿朱自清的《背影》与《荷塘月色》做比较,他认为《荷塘月色》在高考中更易得高分。因为《荷塘月色》的好处看得见,无论情感还是技巧,全摆在明处,而《背影》的妙处需要花时间咀嚼,平直的叙述很难瞬间在阅卷者心里掀起波澜。

  即便是倡导质朴文风的何永康教授,也不能否认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的差异。即便他打捞并置评的《怀想天空》,也遭到诸多质疑。何永康也不得不认为,高考作文因为题目被限定,选材又要避免与数十万人撞车,因此必须迸发强烈的“视觉撞击力”才行,使高速阅卷的老师对作文“一见钟情”。换句话说,高考作文不能太含蓄、太玄妙,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应当多用喝一口就浑身发热的“二锅头”,少用需细品慢尝的江南名茶“碧螺春”。高考作文,要想获得优秀,必须要有“亮点”,有光辉。他形象地说:“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质朴只是诸多优秀文章的一种风格,需要肯定。要想评价更公平合理,需要从阅卷机制、阅卷培训等多个方面着手。理想的情况是,无论是《背影》还是《荷塘月色》,放到阅卷组都不被埋没。

  无独有偶,在《怀想天空》被何教授打捞出来,各界为之叫好的同时,在上海高考阅卷中心,也有一篇作文遭遇了几乎同样的富有戏剧性的命运。

  这篇作文就是《这道“坎”若有若无》,当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要求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话题写作。作文的大意是这样的:

  放假期间,跟着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刚开始,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划上等号的。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