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专家透析,把握高考作文阅卷导向。名师点评,筑就考场写作创新高度。作者:沈宁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913-9 定价:28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明辨、慎思,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文章,也让你的考官“惊出一身汗”!
精彩书摘
二、 “被打捞” 的传奇标杆
质朴本色的沉沦与打捞
开篇我们从蒋昕捷的一篇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说起,本篇,我们从他的另一篇文章——《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说开去。前文说过,当年,蒋昕捷被南京师大广播电视与新闻系破格录取,毕业后进入大腕级媒体《中国青年报》,成为一名记者。时隔6年,蒋昕捷又以这篇有关高考作文的新闻报道,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作文考评的关注和思考。
据蒋昕捷报道,一篇江苏卷高考作文,在阅卷中心以戏剧化的传奇经历,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满分为60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预设的程序自动传给了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了39分。最后综合得分为37分。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最后下决心给它判了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初评高了17分。高考录取中,考生往往会因为1分之差,结果云泥之别,何况是17分。这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当年江苏卷的作文题,要求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作。)
怀想 天 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凸显神采!)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上文括弧里的文字为“终审官”何永康教授的批注,文字加起来估计比《怀想天空》还多。可见他对该文的肯定。这还不过瘾,他还做了总结评点:
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作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
原来何教授不只是欣赏,重要的是,要把它当做一个范例,一种导向。具体是什么导向呢?他明确表示,一方面,希望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据说,他写完评点落款时,还翻看了一下日历,6月17日,正巧是父亲节。他为文中儿子那样去感激当农民的父亲而感动。另一方面,他觉得应当倡导一种久违的“质朴”文风,并“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
这个提法,可以说是既大胆又及时。
其实,从十年前,高考作文不限文体,鼓励创新以来,一味追求新奇、华丽的文风越来越浓,再加上“秋雨体”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考生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或堆砌辞藻,装腔作势。质朴文风日渐沉沦。为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不良文风的浮华空泛,何教授还谈到几个实例: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