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一坛栽——融思辨、读写、做题、提分于一体的高中语文实战课堂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文百花一坛栽——融思辨、读写、做题、提分于一体的高中语文实战课堂

语文百花一坛栽——融思辨、读写、做题、提分于一体的高中语文实战课堂

作者:白坤峰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8227-5

定价:30.00元

出版时间:2018-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语文课堂可以把阅读、思辨、写作、现代文试题“四合一”。前题是:教师要先打通这一切。瞄准分数的课堂,也可以做到生动、深入、有趣、省时。 接通古典与白话、历史与今天、生活与语文的桥,可能只有一座,那就是写作。这座桥,教师至少在初期要亲自设计、修建,而不能甩手委托给学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学语文名师白坤峰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解析。全书共有19个教学实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小说与散文,第二部分为文言与诗歌。这些实录较全面展现了作者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及其阅读、思辨、写作等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思路。作者教学偏重人文性,注重思维开拓、思考探究,在渐次解读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拓新视角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白坤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语文名师。现任教于苏州。

  其散文入选过《2004中国最佳散文》《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0》《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等畅销书籍。

  发表、出版作品逾三百万字,含专著《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四卷本)》。

目录

  第一部分 小说与散文——阅读、思辨、写作、现代文试题融于同一课

  读、写、考一锅端——莫泊桑《在乡下》(节选)教学实录

  那是理解而不是批判——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由此思辨现实悲剧——鲁迅《祝福》《药》教学实录

  历史其实不远——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实录

  文化还在消逝——师陀《说书人》、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写作悖论:父亲的卑劣与儿子的真诚——朱自清《背影》教学实录

  语言背后的情感——周云蓬《梦忆三峡》教学实录

  语言背后的手法——筱敏《修鞋的》教学实录

  语言背后的思维——周晓枫《斑纹》(节选)教学实录

  语言背后的理念——伍尔芙《果园里》教学实录

  第二部分 文言与诗词——翻译、观今、写作融于同一课

  生活与历史的寓言——庄子《秋水》(节选)教学实录

  中国人为什么只想成为渔父——《渔父》教学实录

  苏东坡只是有文化的阿Q——苏轼《赤壁赋》教学实录

  蔺相如是成功的二杆子——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实录

  走近王勃弟弟——王勃《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炉正沸”,心正凉——张岱《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教师立场”讲贾府——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梦在天上苦苦寻——李贺《天上谣》《梦天》教学实录

  新诗的新颖表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惠安女子》《山民》《篱笆那边》《2000年大兴安岭偶遇》教学实录

精彩节选

写作悖论:父亲的卑劣与儿子的真诚
——朱自清《背影》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一、发掘作者之所以动情歌咏父爱的深层悖论。
二、学生难以歌咏父母是因其幸福或时间太近。
三、关注原文中的镜头设计、叙议结合之技巧。
【文本呈现】

【教学过程】
师:我现在提问一个问题,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按常理说,他看到爸爸的“前影”的机会应该更多,但是作者写的是“背影”。假如我们将标题改为“身影”或“前影”,那文章又会怎样呢?请看我的改动(见PPT):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身影(或前影)。
……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向我走来的前影(或身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生:如果改为“身影”或“前影”,那文章的部分内容也要变了。
师:很对。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吗?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背影”作为题目最好呢?
(生讨论并发言约3分钟,内容略)
师(总结):“背影”代表离去,那是父亲的离去,爱的离去,岁月的离去,它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也给人以更多的悲情。
师:《背影》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不是可以删除呢?
生:当然不能。那是朱自清精心写的。
生:也许可以删掉,作者后边的抒情才更感人呢。
师:我个人认为,删掉第一段更好。这样一来,可以让读者更早地直击情感深处。
师:朱自清的《背影》大家都熟悉了。请一位同学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生:主要是感动,爸爸那么胖,还爬上月台去买桔子;朱自清都是大人了,爸爸还对儿子不放心,坚持亲自送。
师:是的,此文很感人,但是,朱自清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来看“真相还原”二则。
(选自《朱自清传》)请看PPT:
①原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真相: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徐州做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花天酒地之余,还包养了一个女人,扬州的宝应地区的潘姓姨太太勃然大怒,赶到徐州大闹,最后,朱鸿钧被撤职。奶奶气病交加而死。为了打发情妇们,朱鸿钧把家中的首饰都变卖了,并借钱不少。朱自清当时在北大读大二,时为1917年,朱自清20岁,其父47岁。
②原文: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真相:父子关系越来越僵。1920年,朱自清北大毕业,1921年,在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直接扣留了儿子的每月薪金,朱自清愤然离家到浙江的宁波、温州等地教书。1922年和1923年的暑假,朱自清忐忑回家,主动与父亲讲和,遭到老父的指斥、拒见、驱赶。这期间,朱鸿钧还长期对朱自清的妻子武钟谦进行精神折磨,武钟谦31岁就去世了,与朱自清父母的虐待以致长年抑郁不无干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