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作者:王东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0705806

定价:59.0

出版时间:2018-11-01

出版社: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爱好者与文化思想史研究者
  面对激变,中国文化传统已经随着其所依托的整体构架的崩解,分裂为无数思想的碎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就此灭绝。实际上,所谓传统本非一个整体,其内部原本存有多元异质,一旦裂为片段,面对新的历史条件,自然会有不同的遭遇。然而,无论传统因子在此一变局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们都是中国“现代性”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回避也不得不依赖的条件。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人”,就天然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样,我们也不要以为“中国文化”是永无变化的单质晶体。事实上,今日许多侈谈“中国文化”的人,完全是把自己偶然折取的一枝一叶,想象为整个森林。不幸的是,一个没有见识过全木的人所摭拾者,往往是枯枝败叶。因而,要继承和光大传统,首先要做的是下点苦功,等到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那个传统(实际是“那些传统”),懂得分辨其间的精粗优劣之后,再来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也不算迟。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内容简介

  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以及崩解后的传统碎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催生、转化与突破作用。
  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造中国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方式、声音文化的兴起如何引发知识变革中的“声音转向”、“道”的意识怎样参与现代学术理念和制度的型塑、科学概念怎样刷新传统宗教的形象、新旧文学怎样直接间接地对新史学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援。
  这番回顾表明,激活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赖于对我们自身传统丰富性和开放性的肯定,又依赖于对这些素质的强化和提升。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目录

序论 传统的碎片与中国近代文化的创生



**章 “反求诸己”与晚清思想界对进化论的认知


**节 起步未久的竞争


第二节 “竞于理”与“竞于力”


第三节 天行与人事


第四节 余论



第二章 清末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节 史家的焦虑


第二节 寻找“进步”


第三节 余论



第三章 近代社会变革与言语文化的兴起


**节 “言语”的发现


第二节 民权政治与“言语”的勃兴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近代文化的“声音转向”与知识革命


**节 从取象到拟声


第二节 声音转向中的知识场域


第三节 “声音”的象征意义与知识现代性


第四节 余论



第五章 革命经验与任鸿隽的“建立学界论”


**节 书生造反与从政生涯


第二节 觇国者“先观学界”


第三节 余论



第六章 “宋学”修养与任鸿隽对科学的诠释


**节 “字彼之真以道”


第二节 走向“明道”的“求真”


第三节 结论



第七章 科学和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


**节 道教的衰落


第二节 道教与“旧文化”


第三节 “学”与近代知识人的道教批判


第四节 道教徒的回应


第五节 道教与中国科学的起源


第六节 结论


?


第八章 贯穿于“疑古”与“释古”之间的“故事”眼光


**节 “层累说”的建设向度


第二节 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


第三节 结论



第九章 从缪钺看文辞修养对现代史学研究的“支援”作用


**节 史学视野中的“文史结合”


第二节 “文史结合”路径的形成


第三节 现代学风转移与“由文入史”


第四节 结论



征引文献


后记



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 节选

道教予人的一个印象是一堆方术和神灵崇拜的杂凑,而义理系统异常薄弱,和佛教、基督教等“高等”而“进化”的宗教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用过去的话说,就是有“术”无“学”,有“技”而不能进乎“道”。顾颉刚在192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道教本来是一个杂糅各种神道的宗教,无论什么东西它都可以接纳。要是基督教进来得早一点,我敢说基督教在道教里的地位一定可以和孔子相等。”这种杂糅性又使他一言论定:“所以道教真是一个只有崇拜,没有思想的宗教。” 信仰基督教而研治中国思想史的王治心(1881—1986)说:道教经典中,“除老庄具有高深学理以外,其他大都学理浅薄,不如佛教,在学术思想上没有多大的贡献”。 杨玉生说:“道教既无中心理论,故无永久性之价值,亦无法抽其精义”,欲研究而不知从何下手。 研究道教史的傅勤家也抱怨:世界“各教有共同之点,亦有特异之点,道教亦然。惟各教皆有其历史,以行于世,而道教无有也。《道藏》之书虽多,要皆空虚妄诞,等于无物,无从采择”。 不啻是说:道教自己的论述毫无价值,必须由外人表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