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故事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故宫故事

故宫故事

作者:邓荣栋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817684

定价:26.8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对付这种社会不安定分子,*好的方式是教育,其他的方法是没有用的,可是,那时候,教育这条途径根本行不通。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
军事剿灭。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蒙古人有特点,随水草而居,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就知道,找到蒙古人的窝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一点儿,比剿灭他们的肉体困难得多。
还有,就是防御。
防御是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防御要有兵,而且还要靠将领,光有兵力与将领还不行,喂马是必须的,除此之外,搞个城池防御更重要。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明朝的骑兵,对付蒙古的骑兵,毕竟还嫩点儿。而步兵对于骑兵而言,那完全成了白菜,骑兵想怎么剁就可以怎么剁。
在冷兵器时代,对付骑兵的*好方法,只有修城,很简单,马儿终归不能爬墙。
当然,朱棣在北京的时候,是个例外,因为朱棣与宁王朱权的手下,骑兵全部是蒙古人,他们雇佣蒙古人打仗。
蒙古人也愿意为他们打仗,因为在蒙古的军队里,是没有固定工资的,抢一点儿是一点儿,抢不到,全家人都要饿肚子。
而到明朝的军队上班,能拿固定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等到朱棣南下的时候,情况变了,因为朱棣把北方的蒙古骑兵全部带到了南方,而且,还把宁王朱权绑了票,留在北京的军队,根本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
*后,倒霉的是留在北京的军官,他们打了败仗,然后被拉出去,剁了。
朱棣已经有理由下决心了——迁都!
下诏营建北京是在永乐四年,而准备材料用了十年,正式开始建设是永乐十四年,而建成已经是永乐十八年了。
大家可能会纳闷儿:为何准备材料用了十年,而建设紫禁城则仅仅用了四年?
很简单,因为建紫禁城的材料都是千挑万选的,特别难搞到。比如木头,先用武当山的,后来改用云南、贵州的大木头。
云南、贵州的木头砍伐困难还在其次,问题的关键在于,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十米高的大树,原封不动地弄到北京,绝对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先要砍伐,然后等着那地方下雨,通过山洪的作用,把树木运出深山,然后通过长江,漕运,再把大木头弄到北京来。
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进山砍木头的人,十个人进山,能有四个出来就不错了。
再比如,像大殿铺的那种金砖,这玩意儿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南京、苏州等地的一种特种土做的,做这玩意儿,没有一年时间,根本烧不好。
所以,筹措材料的时间用了十年,而建设的时间,仅仅用了四年。
建设只用了四年,还要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应该是搞设计的。
问题在于,是谁设计了紫禁城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难倒了不少人。有人说是蒯祥,其实,蒯祥是故宫的施工主持者。
真正的故宫设计者另有其人,这个人叫蔡信。
既然说到了设计者,我们顺便说一下领导者。紫禁城,是在两个人的领导下修建的,一个是泰宁侯陈珪,一个是工部尚书吴中。
 陈珪,泰州人。
  他以前是一个当兵的,曾经跟过大将军徐达。后来,又做了朱棣的前锋。再后来,他就做工程师了,主持修建北京城。
事实证明,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而且是一个优秀的工程管理者。他的工程管理经验,一多半儿来自于他的军事管理经验。
史载:经画有条理,甚见奖重。
可是,他命不好,在紫禁城还没有修好的时候,他就一命呜呼了。
吴中,字思正,武城人。
有迹象表明,这个人很有能力,而且很勤快,数学基础不错,是一个搞工程的料子(中勤敏多计算)。
但是,他也有他的缺点,他经常偷工减料,把省下的料子往自己家里搬(官木石遗中官杨庆作宅);而且,他好声色(湛于声色);*不可思议的是,他简直不把农民工当人看,打骂似乎是常事儿(不恤工匠)。
历史是公正的,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很瞧不起他了(时论鄙之)。
永乐十八年九月,朱棣老板下令,公司行政部门全线搬迁,以北京为都城。
  这一举动,马上发生连锁反应,哭爹喊娘,阴笑热哄,算计窥视,一齐上台,朱棣老板简直有点儿招架不住。
  而朱棣老板决心已定:搬,坚决要搬,我不想做噩梦了,也不想让蒙古人欺负了。
  *后,在哭声中,迁都任务终于完成,这一都城,在历史上作为皇都存在了五百年左右,在紫禁城里生活过的皇帝,也达到了二十四人之多。
可是,说来也真是邪乎,在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就遭雷劈了,奉天殿等三大殿毁于大火,一时间议论纷纷——老天爷都发怒了,还是迂回去吧。
而这个论点的强力支持者,是主事萧仪,这位仁兄一口咬定,都是迁都惹的祸,所以,还是得搬回去,不然,厉害的还在后头,比如火山、地震之类。
而朱棣给了他四个字:书生之见!
朱棣不是不信邪(有资料表明,朱棣对迷信的玩意儿,有时候是深信不疑的),这回朱棣如此坚决,原因在于,他死都不愿意回去。
朱棣为了增强自己的论点,说了不迁回的原因,他说,迁都,那是我和大臣们密议很久的产物,难道,我们这些人都不如你萧仪吗?
结果,萧仪下狱瘐毙,胆敢再言者,杀无赦!
*终的事实证明,朱棣的抉择是正确的,像打雷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常见了,在没有避雷针的时代,越是高大的建筑,越是容易被雷劈。
 ……

故宫故事 作者简介

邓荣栋,80后出生,湖北经济学院法学系学生。酷爱明清史,学习明清史至今已逾十年,虽无大成,亦有所得。已出版《大明王朝的最后岁月》。
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理事,“且听风吟”文学网站副主编。

故宫故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上一篇: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     下一篇: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