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作者:沙武田著 开 本:26cm 书号ISBN:9787542340207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17-09-01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这一课题长期研究的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 如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等。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目录
**编 窟前建筑遗址研究**章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述论
一 敦煌写本的记载
二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的时代
三 作为洞窟整体建筑一部分的殿堂和窟檐建筑
四 殿堂建筑基本结构特征
五 由殿堂建筑再探窟与寺之关系
六 殿堂建筑营建之原因
七 殿堂建筑与敦煌工匠
八 殿堂与窟檐建筑的材料
九 殿堂与窟檐建筑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问题——兼及藏经洞封闭的年代
一 提出问题
二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时代再辨
三 莫高窟第130窟表层壁画重修时间与殿堂建筑的时代关系
四 断代西夏的障碍
五 对藏经洞封闭时间的一点讨论
第二编 石窟营建代表性文献释读
第三章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相关问题研究
一 《莫高窟记》基本内容再解读
二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之背景和意义
三 《莫高窟记》题写时间与莫高窟第156窟建成时间之关系
四 《莫高窟记》的题写与咸通六年上元日窟上活动
五 《莫高窟记》作者小考
六 悟真作为《莫高窟记》作者引发的新思考
七 由《莫高窟记》谈唐人眼中敦煌艺术的源头
第三编 洞窟名号新证
第四章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天子窟”考
一 提出问题
二 “天子窟”考查
三 洞窟内容分析与佐证
四 敦煌和于阗关系的佐证
五 于阗国王“天子窟”的选址与营建时间
六 于阗人与敦煌石窟之关系
第五章 莫高窟“太保窟”考
一 提出问题
二 “太保窟”之“太保”辨析
三 “太保窟”考
四 “太保窟”营建小议
第六章 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质疑
一 “天王堂”塔的基本信息
二 “天王堂”营建的时代
三 “天王堂”名实辨
四 曹延禄夫妇功德塔本名追溯
五 近年来学术界对天王堂的研究
第四编 石窟个案研究
第七章 莫高窟第98窟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的影响
一 研究对象与问题所在
二 窟主的影响
三 崖面位置的选择
四 开窟的原因分析
五 洞窟名号
六 洞窟形制
七 壁画内容及其布局
八 底稿的运用与壁画的程式化
第八章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为绘塑结合“新样文殊变”试考
一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遗迹
二 同时期敦煌文殊变考察——以“新样”文殊为中心
三 敦煌和于阗关系影响下的莫高窟第61窟新样文殊造像
四 P.4049新样文殊画稿与莫高窟第61窟之关系
五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新样文殊变”试考
第五编 藏经洞相关问题研究
第九章 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绘表现末法思想的千佛变相
二 公元1052年辽代末法思潮
三 公元1052年之前敦煌与辽的关系
四 公元1052年末法思潮对敦煌的影响
五 藏经洞的性质
六 对避难说的讨论
七 一点补充
第十章 莫高窟第16窟整体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与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修与藏经洞之关系
二 莫高窟第16窟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之疑问
三 莫高窟第16窟重修的历史背景
四 归义军晚期曹氏功德窟中不重视供养像的原因
五 以莫高窟第16窟供养像的缺失为线索再谈藏经洞的封闭之谜
六 简谈藏经洞封闭的时间
七 藏经洞之外的藏经洞
第十一章 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再探
一 斯坦因记载的疑点与初步的结论
二 对张大千“仿古新绘”的质疑
三 从藏经洞壁画本身入手考辨真假
第六编 经变画与敦煌社会的解读
第十二章 政治图像遗产的原样保留——以赞普问疾图为中心看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一 一个现象——赞普问疾图在吐蕃统治结束之后的命运
二 图像表达的误区与矛盾——统治者的威仪和作为政治图像的赞普问疾图
三 政治图像的原样保留与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四 新释读晚唐壁画“微型维摩诘经变”
第十三章 敦煌石窟金光明经变的几个问题
一 对莫高窟第417窟“金光明经变”的质疑
二 敦煌金光明*胜王经变画样分析
三 金光明*胜王经变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四 金光明经中坚牢地神对敦煌毗沙门天王造像和于阗国王像的影响
五 金光明*胜王经变与所在洞窟的关系
六 金光明经变在画史上不被广泛流传的原因
参考文献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节选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或为石室藏经,或为佛教供养法物、寺院供养具,其实诸家所言均为佛教寺院或石窟藏经,性质类同却有所区别。作为佛教供养经、寺院供养具,与我们所论藏经洞藏经受辽朝末法思潮影响,而“存经以备法灭”的性质与事实相去甚远。供养经纯为供养,不可以流通,也不会让人们轻易查阅,等同于佛的法身供养;供养具者则就没有这方面苛刻的要求与限制,显得很模糊。但这些都是佛教现实所作所为,所求为现世功德福报,而为了末法存经则是为了未来世法灭后重振佛教,当然就不是仅为供养所用了。 学界对于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是否即经卷原本所藏之地,意见有别。荣新江先生认为由于三界寺本身就在莫高窟,而且推测应该距藏经洞不会太远,因此一旦传来灭佛的消息,道真与三界寺的僧人一道把本寺的藏经及其他圣物一并藏入此窟,并在外面绘壁画以为掩蔽。其实莫高窟第17窟作为高僧影堂,被后世用作石室藏经之所在,也并不与佛教经义相悖。文正义先生解释说莫高窟是佛教圣地,第17窟又是洪□生前的禅堂、死后的影堂,是一处十分庄严的地方,完全符合寺院供养法物存放环境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在佛教中称为“装藏”,一般是装经入佛像或佛塔,但是此次规模太大,装入一所洞窟,这种装藏是可以与佛的法身舍利等同看待的。 ……
历史 考古文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