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作者: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560043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07-10-01 出版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1980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要求。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首先是党中央不设主席,而设总书记和书记处,以逐步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其次是改革国家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规定了任期制和退休制,领导干部按照规定的年龄退休、离休,但是没有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任期制和退休制。再次是进行机构改革,以克服官僚主义。*后是部分地实行了党政职能分工,减少了党政兼职,基本取消了对口设部;加强政府与人大的工作。同时开始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立、基层的民主选举、干部的“四化”建设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
第二阶段是1989年至1997年。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一定程度中断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全国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经济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但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江泽民发表“讲政治”的谈话,主旨是为了讲纪律,要求服从中央,树立中央权威,也不是讲政治体制改革。所以1989年至1997年,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比较沉闷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1997年到现在。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报告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项:一是“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二是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三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2002年召开了党的十六大,根据新的形势,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部署包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在实践方面,这一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也都超过以往时期。
2004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访问法国时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演讲,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不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些年来,我们在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人民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基本自由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
回顾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可以作两点评价。
一是二十九年来中国走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政治体制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渐进政治改革的特点是: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过程是一个通过试点纠错,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展开的过程;改革进程是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先微观后宏观的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不可逆的进程。形成渐进政治改革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改革的发动者能够始终保持对改革的领导权;其二,渐进改革的阻力较小,能减少改革的摩擦成本;其三,渐进政治改革适应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文化演进的速度,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二是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没有解决,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还很不够。改革开放前存在的许多重要问题,如权力集中的问题,官僚主义的问题,机构臃肿的问题,家长制的问题,现在依然严重存在。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权力腐败的问题,跑官卖官的问题。其基本特征仍然是:在权力结构中,过度集权仍是主要倾向,表现为党委对政府机关的集权,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政府对企业的集权,国家对社会的集权;在组织结构中,层级和部门化仍是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结构中,地方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但仍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倾向。中国政治体制的这种状况及其基本特征,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不相适应,面临着来自经济的、社会的和党内民主的多重压力和挑战。
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民主执政。他说,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和政治体制的滞后,使得滞后的政治体制影响经济的发展。比如农民、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企业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直接的是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在许多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通过各级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而体现。反过来说,政府服务和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容易被服务者和管理者归咎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我们的政府,建国后很长的时间内,实际是一个抓革命、抓阶级斗争和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改革开放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又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企业家”政府,人民群众和企业需要的服务没有得到有效提供,许多社会需要的管理没有到位,而管了许多不应该管的事。承担了许多不应当承担的责任。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