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书脊或封面有瑕疵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书脊或封面有瑕疵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书脊或封面有瑕疵

作者:(美)詹姆斯 著,刘宏信 译

开 本:23cm

书号ISBN:9787563370122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 内容简介

继《实用主义》之后,威廉·詹姆斯把关于真理的演讲、评论或论述合辑为《真理的意义》,首次出版于1909年。我们重新踏勘这百余年的历史旅途,无非更清晰说明了詹姆斯的作品需要细腻咀嚼,而非平板地将他定位成实用主义者而已。
威廉·詹姆斯强调“经验是一种历程,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可以宣称是真理的*后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一种真理被建立时,正显示其不足之处,而随时会被后来的论点所补充或推翻。他拒绝争辩无法以经验界说的事物,但他并不会排除只能以“部分”经验呈显的事物。他承认无法经验的或难以被经验的事物存在。但这样的状态事物,并非哲学论述的素材。
宗教信仰能成为真理吗?真理如何被实现呢?《真理的意义》对真理意义的剖析及对真理误解的驳斥,正是通过不同视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论意义。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 目录

导读:开启真理的对话
前言
1 认知的功能
2 印度老虎
3 人文主义与真理
4 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的关系
5 人文主义的本质
6 再论真理
7 普拉特教授论真理
8 实用主义者对真理的解释及其误解者
9 真理这个词的意义
10 恺撒大帝的存在
11 绝对真理与充满活力的生活
12 贺伯特教授论实用主义
13 抽象主义与“相对主义”
14 两位英国批评者
15 对话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 节选

好吧,现在我们那被孤单遗留在宇宙中的微小感觉(因为神以及我们心理学批评家可能都认为可以排除在外)有任何种类的认知功能吗?要说它认识,就一定要有某些被认识的事物。现在按照这个假定,有什么被认识的事物呢?有的人可能会回答说:“感觉的内容q。”但是,难道称呼它为感觉的性质而非感觉的内容不更适当吗?难道用“内容”这词不代表感觉已经把自己分裂出来,把内容当作客体,自身当作行动吗?难道这么快就预设感觉的特性q等于特性q的感觉是安全的吗?到目前为止,特性q可以说是感觉由内而生的,或是储存在其内的一个完全主观的事实,如果任何人想要冠以知识之名,来让这个简单的事实具有高贵价值,当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但是,让我们延用一般的用法,把知识这个名字保留给对“现实”(reality)的认知,透过对独立于感觉而存在的现实事物的认知来获得意义。如果感觉的内容并不发生在外在于感觉自身的世界中,而且与感觉一起消逝的话,一般的用法会拒绝将它视为现实,且将之视为一个感觉构造的主观特征,或*多视之为感觉的梦幻。
如果感觉要在特定的意义上具有认知作用,那么它必须是自我超越的;且我们必须说服神要创造一个外在于它的现实,以对应于其内在的特性q,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唯我论者。现在如果这个新创造的现实类似于感觉的特性q,我认为这个感觉会被我们当作已经认知该现实了。
我的论点的**个部分,肯定会受到攻击。但是在进行辩护之前,我还要再说一点。“现实”已经变成我们认为感觉有认知作用的确保;但是当我们认为某事物是现实时,什么是我们的确保?唯一的回答是:当前的批评者或探究者的信仰。在他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他都会发现自己相信某些事实,即使今年的事实明年被证明为幻想也是如此。无论何时,当他发现所探究的感觉被他自己视为现实时,他当然必须承认该感觉本身真正是有认知作用的。在这里,我们自己就是批评者;透过同意以这种相对且暂时性的方式看待现实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重担减轻了。每一种科学都必须有一些预设。认识论者(Erkenntnisstheoretiker)不过是容易犯错的凡人。当他们研究认知功能时。借由自己相同的功能来进行。而泉水并不能走得比源头高,我们应该迅速地承认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结果,被我们自己的容易犯错所影响。我们*能够宣称的,是我们所谈论的认知被认为真实的程度。可能和我们所说的其他事物一样。如果我们的听众同意我们对“现实,’的观点,他们或许也会同意我们认为现实如何被认识的观点。我们只能要求这样。
我们接下来使用的术语将会遵循这些论点的精神。任何感觉,只要我们自己认为其性质或内容将既不存在其外或其内的,我们将否定它具有认知功能。如果我们喜欢的话,可能会把这种感觉称为梦幻;稍后我们将会看到我们要称它为虚构或错误。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某些人会立刻大叫:“一个现实怎么能够与一个感觉相类似?”在这里我们会发现,用一个代数字母q来称呼感觉的性质是明智的。我们把内在状态与外在现实相似的整个困难都置于一旁,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假定任何他思考的东西的现实可以与某个感觉相似——如果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那么就跟**个感觉一样的另一个感觉也可以——例如批评者所想的纯粹感觉q。避开了这个反对,我们就面对另一个迫切的反对。
如果“思想”表示关系的知识,问题来自那些主张思想是所有心智生活的唯一哲学家;那些仅拥有感觉意识的人并不比没有拥有意识的人来得好,有时候由他们的话听来,反而是更糟糕的。例如,在当今宣称跟随康德与黑格尔脚步,而非传统英国思想的人会有这样的说法:“远离所有其他知觉的知觉,‘摒弃于我们所谓的心智之外’,远离所有的关系,没有任何特性——就是空无。我们不能思考它正如我们看不见空无一样。”“在其自身内完全是飞逝的、暂时的、无法名之的(因为当我们一命名,它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而且为了同样理由是不可知的,是可知性的否定。”“由所有以关系建构起来的、我们认为是真实的性质排除出去后,我们发现什么都没有被留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雷蒙塞邦赞     下一篇:走出千年学术迷宫 (全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