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作者:吴若权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9787807038320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08-07-01

出版社:中西书局(原百家出版社)


 第19课 婚姻中的伴侣关系,不是嫁鸡随鸡,而是要照顾对方一辈子,彼此守护
 第20课 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平等的付出
 第21课 要尽力和自己建立*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恐惧不安
 第22课 学会慈悲,松开心中的防线,拆除心中的城墙,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第23课 唯有慈悲,才能解决因为爱而引起的冲突
 第24课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责任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第26课 真正的“看破”,并非彻底失望;而是体认世事都是虚幻的,不再执着
 第27课 勇于承担别人惠予的付出,将来才有分享出去的能力
第3讲 孤独   
 第28课 善用孤独的力量,是成就自我很重要的修行
 第29课 必须妥善处理内心的孤独,才能转化成为正面的力量
 第30课 像潜水般跃入*深沉的孤独里,才能浮现出*真实的自我
 第31课 有心、有愿,就会有定力,不会被外在环境干扰
 第32课 与世隔绝,让自己孤独,对修行来说是必要的
 第33课 随着因缘的路途前行,自己就是*好的知音
 第34课 遭遇人际关系的挫折,要检讨自己;但不要否定自己
 第35课 倘若自己的想法很先进、很独到,就必须多沟通,让别人充分了解
 第36课 权势的孤独,并非因为位居高处,而是不当行使权力
 第37课 用行动的热情,融化内心的孤独
 第38课 共修,既可以鼓励自己,也可以约束自己
 第39课 用慈悲的心,相互包容,双方才能得到共修的好处
 第40课 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判断不同,应该彼此尊重
 第41课 化“被动的孤独”为“主动的孤独”,就不会感觉孤独了
 第42课 帮助孩子化解孤独的感受,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第43课 修行自己,并非只是独善其身,而是以苍生为念,利益众生
第4讲 欲望与恐惧  
 第44课 智者畏苦,但能够深刻体认别人的苦,却是慈悲心的开始
 第45课 “害怕”与“讨厌”是一线之隔;去除“傲慢”,才能面对恐惧,展现自信
 第46课 傻人有傻福,聪明的人也有聪明的好处,只要自己尽了自己的力量,就不必恐惧
 第47课 满足私利的欲望,叫做“私欲”;成就公众的利益,叫做“愿心”
 第48课 只要是为公共利益,不为私人,就不会患得患失
 第49课 愿心,是来生来世、永生永世,都要继续再做下去的坚持
 第50课 转念的时机,跟年龄没有绝对关系;而是要视个别的人生际遇或智慧开发而定
 第51课 愈早转念愈幸福,因为转念之前,追求私欲的路程很辛苦
 第52课 发愿心,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为,才不会力不从心
 第53课 只有“舍”,没有“得”的欲望,才能够连“烦恼”都舍下
 第54课 “想要”,如果超过“需要”;“消费”,就会变成“浪费”
 第55课 人之所以高贵,是气质、是品格,而不是珠光宝气的价值
 第56课 性冲动,可以用心理来克服,也可以用生活来调剂
 第57课 为公众利益而修行,以“愿”心而得“愿”力;但是,发了愿心,还需要正确的方法  第58课 用宽大与坚强,消除竞争的恐惧,唤醒更大的愿心
 第59课 拿自己的专长,去服务别人,就会产生“利他”的思考
第5讲 自由;自在  
 第60课 为了积极实践目标而分分秒秒把自己捆绑,是愚痴的事
 第61课 要学会放轻松,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
 第62课 自由和放荡不同。前者,有目标;后者,没有目标
 第63课 自由,并非不受规范;此刻若不受规范,将来可能更不自由
 第64课 适时向别人说“不”,才能保住“自由”;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扭曲自己
 第65课 自由的真谛是: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本身自愿的选择
 第66课 因为有自知之明,面对诱惑时,才能解脱
 第67课 要先能够放下自我中心,才能得到更多自由
 第68课 觉悟,来自前世累积的善根,也要靠后天努力修行
 第69课 即使,修行没有开悟,还是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
 第70课 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解脱
 第71课 自由,是不受束缚;自在,则是自己做主,没有阻碍
 第72课 利益众生积极的作为,不会因为行动受限而无法发挥
 第73课 在家修行,不应该忽略对家庭应尽的本分
 第74课 修行要持之以恒,*好的方式就是回到初发心
 第75课 遵守戒律,出于自己的选择,就不会觉得苦,反而是一种快乐的解脱
 第76课 世界和平,就是追求全体的自由自在
第6讲 挫折与勇气   
 第77课 多读书,多向专家请益,可以促使因缘成熟
 第78课 落实“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要从勇气开始
 第79课 不要用因果论,去解释过去已经发生的事
 第80课 坚持,是用理性去评估,而不是用意气或情绪
 第81课 *大的勇气是放下自我,因此而得到开悟
 第82课 不论碰到多大的困境,都要有耐性,相信时间都可以将它改变
 第83课 忏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也是修行**的条件
 第84课 如果不知道要对谁忏悔,就对佛忏悔
 第85课 忏悔*主要的作用,在于自我反省,因为改过而得到成长
 第86课 忏悔以后,除了悔过之外,还要弥补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第87课 犯错的人,需要忏悔;受伤的人,需要宽恕
 第88课 宽恕,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第89课 受害者是菩萨,用肉身的痛苦教育社会大众
 第90课 学会宽恕,才能真正打开心结
 第91课 勇气,并非外在的剽悍或刚强,而是内在的强韧与坚毅
 第92课 真正的勇气,并非蛮力;而是精进不懈的力量
第7讲 生命的归宿   
 第93课 不追问过去,不妄想未来,只需把握当下
 第94课 信仰,并非靠外在印证;而是内心的感应
 第95课 神秘经验,跟个人的修行及缘分有关
 第96课 极乐,是从烦恼中得解脱。每个解脱的人,都有机会成佛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宗教 宗教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