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作者:张闲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06076015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3-11-06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内容简介

《历史的丰碑(萨特):困惑的探索者》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丛书之思想家卷,属励志类图书,详细介绍了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人生经历。
《历史的丰碑(萨特):困惑的探索者》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前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终走向进步,*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目录

一生溯源
学说与错觉
行动起来
第三条道路
斗士
思想新变
希望
哲学——一种生活方式

历史的丰碑思想家卷-困惑的探索者萨特 节选

1905年6月2日,让·保罗·萨特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小资产者家庭。父亲让·巴蒂斯特是理工学校毕业生,法国海军军官,驻印度支那时染上阿米巴热病,于1906年9月17日去世。母亲安娜-玛丽·史韦泽身无分文,带着未满两岁的儿子回到巴黎西郊默东的娘家。萨特的外祖父查理·史韦泽是一位语言教师,当时62岁,为了供养女儿和外孙,直到67岁才退休,然后全家迁至巴黎。萨特的整个童年就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
老史韦泽学识渊博,曾以关于中世纪诗人汉斯·萨赫斯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他工作十分勤奋,把讲课、阅读和写作视为一种娱乐而非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并把这种意识灌输进童年萨特的心灵,这使得萨特自己从事写作的时候,还认为一本书的价值只有在悠久的岁月中才能得到确立,书把钱带给自己就是一种偶然性;同时也使萨特对个人劳动与社会知识,个人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种模糊错误的印象,这种印象由于阅读而加强了。
萨特3岁时,右眼因角膜翳引起斜视,而后失明,5岁时就戴上了眼镜。但他天资聪颖,识字后不久,老史韦泽的书房就对他敞开了,4岁时他就开始连蒙带猜,生吞活剥地读书。萨特在其童年自传《语词》中回忆道:“我没有扒过土,没有掏过窝,没有采集过植物,没有扔石头打过鸟。然而书是我的鸟和窝,书是我的家畜和窝棚,书是我的乡间。书柜是一面镜子,把世界一并收人其间。它与世界一样无边无际,千姿万态,变幻莫测。”他后来承认自己正是通过书本来认识人,认识人生的。他感到:“动物园里的猴子是有缺陷的,卢森堡公园里的人是有缺陷的人,现实中的一切总是不完满的”;“我按柏拉图的方式,从知识到知识的对象。我发现观念比事物更真实,正是从书本中我接触到了世界……但是我却把我的杂乱无章的书本经验同现实事件的偶然的进程混淆起来了。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整整用了30年时间,我才从唯心主义中摆脱出来。”童年的萨特贪婪地阅读莫泊桑、高乃依、伏尔泰和雨果等人的作品,特别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