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占筮学:读筮占技术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易占筮学:读筮占技术研究

周易占筮学:读筮占技术研究

作者:章秋农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1124156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7-08-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卜以龟,亦以兽骨。龟用腹甲而弃其背甲(背甲厚,不易作兆,且甲面不平,故用腹甲)。……兽骨什九,龟甲什一而已。其卜法,则削治甲骨甚平滑,于此或凿焉,或钻焉,或既钻更凿焉。龟皆凿,骨则钻者什一二,凿者什八九,既钻而又凿者二十之一耳。此即《诗》与《礼》所谓“契”也。……既契,乃灼于契处以致坼。灼于里则坼见于表,先为直坼而后出歧坼,此即所谓兆矣。
从上可知,商代的占卜法,或凿或钻,而契后又用灼以求兆。《殷虚书契考释》又曰:
不契而灼则不能得坼。既契则骨与甲薄矣,其契处刃斜入,外博而内狭,形为椭圆,则尤薄处为长形。灼于其上,斯沿长形而为直坼,由直坼而出歧兆矣。于以观吉凶,并刻辞于兆侧,以记卜事焉。
说明甲骨卜辞是其时每次占卜之事的记录 。但我们看甲骨卜辞,实只是所卜之事或验,其视兆而占吉凶之辞根本没有。如“庚寅卜在榖,贞,王田,往来亡(无)灾” ,是记庚寅之日问王田猎,结果是往来无灾。但我们并不知这个结果如何由兆而得出。我们既不知怎么样的兆、占为凶;也不知怎么样的兆、占为吉。视兆而占,不要说没有标准答案,即令见仁见智的方法都寻不出。但当时的专家如太卜,肯定有他自己的兆象分类法,如《周礼`春官宗伯`太卜》:“太卜掌三兆之法……其经之兆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他自能“破译”出出现的兆,从而占之。但实在有点像占梦,除非梦中的象与现实的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或者人为地规定对应关系,那么,可以对号入座,否则就可乱说一通。前章曾举过卫侯占梦而被欺骗之事,即可说明。我们可以想象视甲骨之兆是一件极繁难与极容易并在一起的技术。我们现在看到甲骨上的兆,几乎寻绎不出兆与辞之间的联系,简直可说是无从识得。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当时于兆也一定有占(占指作出解释)。但解释之辞较多,如全刻在上面,岂不麻烦之至?故而所占之辞终不可见于甲骨。但有占之事实,则可以从《左传》上找到例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懿氏卜妻陈公子敬仲,懿氏之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襄公十年》记郑皇耳帅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哀公九年》记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沉阳(杜预注:火阳,得水故沉),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余永梁以为,这种繇辞视兆而作,出于临时发挥,其后之占辞亦是新造。当然亦可沿用旧辞,如有从前相同的兆辞所发生的事与占辞,则沿用其旧。如前无此兆,则需新造。按余氏此说,则兆辞实与占辞合并而均成为占辞。
兆象是这样的繁难而不易辨识,灼龟又是如此的复杂,筮法就继起而代替了这繁难、复杂的过程。卦数有一定,卦爻之下又系以有定之辞,筮时遇得何卦何爻,即可依卦象、卦爻辞引伸推论。故六十四卦好比龟卜的兆象,卦爻辞好比龟卜之颂,也即上引《左传》“姜氏问繇”之“繇”再加上筮者之解,就可完成占筮的全过程。这比龟卜的辨别兆象,实在简易多矣。
余永梁谓筮法是从卜法蜕化而来,并列举卜辞与卦爻辞句法和成语的比较以证。此说大有意味,给笔者很大的启发 。如卜辞“戊寅子卜有它;戊寅卜亡(无)它”,《周易》有“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这是从句法上看其类同。断占术语方面,相似处极多。如:
卜辞:利、不利。
《周易》:利、无不利、无攸利。
卜辞:吉、大吉、弘吉。
《周易》:吉、大吉(元吉)。
卜辞:得、亡得。
《周易》:有得、无得。
卜辞:若、弗若。
《周易》:若、如、不如。
……
只是商似乎没有八卦,八卦可能是周民族所创。从文字上论,甲骨上没有“卦”字、“筮”字、“蓍”字。“卦”字从圭、卜,明明是有了“卜”字,才有后起的“卦”字。《商书》也只有“卜”而无“筮”,一直到《君奭》篇,才有“若卜筮,罔不是孚”之句。
周文化较商为低,则是好多历史学家都承认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易经》是周文化吸收商文化并受到商文化改造的产物,而周文王是亲与其事的主角。《系辞传》说的“《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以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王拘而演《周易》”之类的记载,的确是有案可查的。即从卜辞与筮辞的异同上,也可察见其迹象。
《史记`周本纪》载:
崇侯虎谮西伯(文王)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司马迁这个“谮”是只能释为“诉”,而不能以“加诬曰谮”来解释的。崇侯虎以其特有的敏感觉得西伯是个危险人物,西伯当时羽毛未丰,故纣王听崇侯虎之言即轻而易举地将其作为人质软禁起来。
据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想:周文王怀有原属周文化的《周易》,其时或只具六十四卦,或六十四卦之外,只有很简单的几句筮辞。被囚禁于殷地之后,反而趁此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吸收殷文化,且以殷文化来充实与改造《周易》,从而基本完成了合殷、周二种文化于一炉的《周易》筮辞。后来周臣闳夭用美人计使西伯获释,也即《史记`周本纪》所载:
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纣之智与力也是超群的,只是骄与欲,令其智昏,而“谮西伯者,崇侯虎也”之语,更使人联想到鸿门宴之前项羽对沛公的言语:“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纣放西伯,又授兵权,真可谓放虎归山,而又为虎添翼。西伯在不声不响中还带回了囚禁时完成的宝典——《周易》。从《周本纪》所载:西伯“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认“西伯盖受命之君”,都足资证明文王之有勃勃雄心而又工于心计也。《周易》开篇《乾》卦筮辞所塑造的形象,正是据其切身体验而写出,是以他自己为模特儿的。他在不声不响之中,已与原来帝纣之诸侯挂上了钩。待武王一旦举事,回戈相向,武王即“飞龙在天”,完成了文王的未竟之业。
出于对商文化的崇拜,加上原商民及其后裔对传统的留恋,周灭商后,有一段卜与筮并存的时期,不但并存,而且同时并用,这在古书中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此不赘述。然龟卜终因其卜法繁难,刻辞不易,甲骨难得而逐渐淘汰;筮虽后起,却以其简易化、标准化而赢得广大群众,*终取代了甲骨卜法的地位。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