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作者:(英)利森,(英)泰里尔 著,吴晟 译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9787802254596

定价:22.0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当孩子内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同样会受到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隐性的。每一种内在的情感需求都像一块拼图,在外部世界中寻求完整。只有环境提供了适当刺激后,“拼图”才能完整。例如,当我们孤独寂寞,需要朋友的时候,我们的情感需求就会驱使我们去结交朋友。当我们交到朋友的时候,孤独感就会消失,因为那块情感需求的“拼图”完整了。正因为我们的情感需求如拼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被驱使着在外部世界中寻求“拼图”的完整。
那么这些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昵?其实,它们都和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它们与性和生殖相关,它们与我们和群体的关系相关(人具有社会性),它们和我们的价值观相关。这些内在需求驱使着我们寻求安全和保障,吸引别人的注意,与别人产生情感关联,和至少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具有意志力(感觉有控制事件的能力),在家庭和群体内取得一定的地位,在某些领域拥有专长(确保不会“自我贬低”),注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为(保持身体或心理上的紧张度是我们活得有意义、有目标的需要,俗话说得好,“脑子越用越灵”)。无论大人或孩子,若想充分开发潜能,其情感需求必须得到全面的满足。
这些天生的需求,即“人类天赐”,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如果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与人所处的环境要求不和谐,就会造成情感紊乱。如果这不被纠正,*终将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当这些需求在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时,“压力”便应运而生了。此时,我们会变得焦虑、愤怒或沮丧。当我们试图补偿那些缺失的时候,其他神经质的症状——如吸引注意行为或成瘾行为——就出现了。
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需要温暖、安静的睡眠环境、适当的食物和体贴周到的关心以获得安全感。一旦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表现出受到压力的症状。这就是每个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黏”着母亲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只有完全依赖于母亲才能生存。如果没有父母的好好照料,他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可能死亡。
 ……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相关资料

我的经历或许是不平凡的,但它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压力是怎样失控的,压力是怎样影响所有人的。这本书将助困境中的人一臂之力。
      ——尼克·利森
  利森又利用空闲时间推出了自己的另一本新书《搞垮巴林银行之后》,在里面讲述了自己完整的个人故事。书中与顶尖心理学家伊凡·泰里尔的对话,显示了利森的学历,同时也深度揭示了各种等级压力对他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环球企业家》
  前一刻,他们都还沿着快车道飞速前进,拥有声望、权利和金钱。可顷刻间,他们就遭受重创……因此,你必须认知那些潜伏的危险和压力,就像尼克·利森那样。
      ——《经济学家》
  他真实的令人震撼的职业生涯,以及与心理学家的心灵对话,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那些想进入和已经进入金融界的人,提高警惕性以及承受灾难、缓解重压的能力。
      ——《心理学评论》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作者简介

尼克·利森(Nick Leeson, 1967— ),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他于1995年让古老的巴林银行灰飞烟灭,这一惊世之举使他臭名昭著,成为路人皆知的“金融流氓”。为此,他迎来了长达6年半的艰苦的牢狱之灾。后被确诊罹患直肠癌,康复后取得心理学学位。1999年出狱后回到英国,出版传记《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并被改拍成同名电影。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社会科学 心理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