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作者:张树华,张久珍 编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37109

定价:55.0

出版时间:2008-08-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章 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创始
 **节 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始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产生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洋务派对西方图书馆概况的翻译和介绍;二是维新派对建立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三是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设立开放性的藏书楼或图书馆;四是清朝灭亡的前夕,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同时,也制定了开办图书馆的章程和一些措施。
 一、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每次战争都是以割地、赔款、求和作为结束。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两白银。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攻占了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清政府急忙派人去谈判,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开放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湾、淡水、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l0个口岸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赔偿法国白银200万两。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略中国,直逼北京,清皇室仓惶出逃。英、法联军进北京后,火烧圆明园,大肆掠夺,抢走大批文物和金银珠宝。在英法联军的军事威胁下,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增辟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至此,开放的通商口岸已达16个。
  ……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作者简介

张树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第1、2、3、4届学术委员,第1、2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第3、4届“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著作十余种,主要有:《北京各类型图书馆志》(1988年)、《图书馆学基础》(修订版)(合著,1991年)、《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导论》(合著,1997年)、《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合著,2004年)、《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合著,2005年)。另外,发表论文近百篇。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图书馆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社会学基础     下一篇:语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