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作者:许文峰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6816793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广东南海县西北有个“贪泉”,世传饮之者贪得无厌。晋代清官吴隐之就不管这一套,他任广州刺史的时候,曾来到此泉,坦然饮之,并作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就事论事,此公的见识,显然在孔夫子之上。
古人忌讳之多匪夷所思。曾子因为某地名叫“胜母”,就止步不前。在他看来,身为人子,不应该胜过自己的母亲。据《容斋随笔》记述,唐代时,诗人李贺因父亲名“晋肃”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晋”、“进”同音)。裴德融参加科举考试,高锴是主考官。裴德融的父亲名“皋”,与主考官的姓同音。裴德融虽然及第了,但是按当时的舆论,这是犯忌讳的,在社交上遭人歧视。唐代还有个叫崔殷梦的,他当主考官时,不敢录取姓“归”的考生,因为他父亲叫“龟从”。后唐天成初年,新任命的工部郎中于邺,按惯例去拜见工部尚书卢文纪,卢文纪却坚决不见。于邺一时想不开,竟寻了短见。假如他明白卢文纪不见他,是因为卢文纪的父亲名嗣业,“业”与“邺”同音,也不至于自缢。
避家讳的影响面毕竟有限,避君讳就不一样了,横向牵涉到全社会,纵向牵涉到一个朝代乃至以后的朝代。汉文帝名恒,恒山就被改为常山,春秋时的田恒被改为田常。汉武帝名彻,前朝的蒯彻,就被改为蒯通。东汉隐士严子陵,实际上并不姓严,姓庄,因为东汉的明帝名庄,庄子陵就变成严子陵了。后人叫惯了严子陵,还以为他本来就姓严。西汉的王昭君,晋朝时不叫王昭君,叫明妃,避的是司马昭的“昭”字。晋代以后,昭君和明妃就并称了。唐太宗叫李世民,于是该用“世”字的时候,就用“代”代替,该用“民”字的时候,就用“人”代替。清圣祖(康熙)名玄烨,于是在清人著作或清朝刻的古书中,带“玄”字的玄鸟、玄武、玄黄,就成了元鸟、元武、元黄。武则天更绝,为了独享名字的专有权,特意造了一个“曌”字。
有时候,人们还把某些祸事的发生,附会为犯忌所致。宋代严州分水县原来的匾额上,“分水县”的“分”字是用草书书写的。后来有个县令换了一块自己用真书题写的匾额。那一年分水县持刀杀人的案件特别多,善于联想的人就认为跟换匾额有关系,因为真书写的“分”字,一拆开看就是“八刀”。南宋时还有个在徽州做地方官的卢珞,也有题写匾额的嗜好。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凭借特殊的身份,把辖内谯楼、仪门乃至亭台楼阁的匾额换了个遍。不知道此公收不收润笔。如果收的话,大概还不是个小数目。卢珞喜用枯笔,匾额上的字显得很干燥,有些所谓先知先觉的人私下议论,认为不祥。次年四月,官府的仓库发生火灾,大火烧了一天两夜,周围的官舍和民宅被焚烧一空。卢珞枯笔写的匾额,竞被人们视为祸根。果真如此的话,阴雨连绵造成涝灾的地区,倒不妨换上枯字匾额试试,所费不多,却可以收止雨之效。反之,久旱不雨的地区,都换上笔墨滋润,水气淋漓的匾额,以促成甘霖早降,旱魔俯首。
  ……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现代教育论集     下一篇:管理与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