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日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何谓日本

何谓日本

作者:堺屋太一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5052248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08-02-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何谓日本 本书特色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留意并搜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日本人自中世纪以来直至近代的变化过程的长卷
    就是日本在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之前的
在岛国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文明发展的*后一幅图画
    代表了那个相对封闭、相对独立时代文明的*高程度

何谓日本 内容简介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独自的文化。日本文化也呈现其特殊性。但是不能因为过于肯定该文化的特殊性,而将其利用于拥护政策、经营的特殊化,更不能将其用于维护一部分集团的利益或是特定政府机关的权限。本书正是从上述观点出发,努力尝试一边追溯历史,一边描绘出已经

何谓日本 节选

nbsp; 序
    对中国与其东方邻国日本,我们往往喜欢用“一衣带水,唇齿
相依”来形容,指的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地缘距离和相互之间依存的
关系。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则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就有徐福带五百
童男童女海上求仙到日本的传说。隋唐时期,是日本与我国交往
的**个高峰期,日本曾向我国派遣了二十多批遣隋使和遣唐使,
我国也曾派遣过大量的迎送使节。两国友人、僧侣、学者之间交往
不绝,特别是唐高僧鉴真和尚的东渡,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刻画下了
浓墨重彩。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许多典章制度、风物民俗等
都有取法华夏文化的痕迹,所谓“和魂汉才”,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师法西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文化取
向上则要“脱亚入欧”,一时被称为蕞尔小岛的日本,物阜民丰,国
势强盛,在东方国家中**个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而忝为列强。
而其时的中国,则是积贫积弱,国势衰微,于是一大批有识之士东
渡日本,欲从“同文同种”的邻国汲取强国的良方。但从晚清至近
现代,以前的“学生”欺负了“先生”,日本的扩张主义和军国主义政
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八年的全民抗战和艰难困苦之
后,中国人对日本的一切自然都持排拒之态。而在“二战”后的废
墟上,日本又在经济上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文化
上则受欧美文化影响至巨。但值得关注的是,走进全球化的东方
日本却没有真正失却自身的民族文化之魂。
    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但在中日文化
的交流了解上,却呈现出一种非对称性:日本对中西优秀文化采
取的是“鲸吞”式文化输入方式,再加以本土的改良、消化,为我所
 用。而近现代以来,我国的文化思想界对东西方文化采取的是两种不
同的态度:对西方文化信奉的是“文化仰视”(“全盘西化”论为其代
表),而对东洋文化则是另一种“文化俯视”,以为日本的一切皆来自中
土,故在知识界残留一种文化自大和自恋的弊病,正如近人戴季陶所
言,日本已把中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千百次,而我们自己对日本文化则
不甚了了。这实际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的余韵流响。反映在
文化出版界,对西方文化著述的译介可谓叠床架屋,品种众多,而对日
本研究著述的引进译介,却是门庭冷落。其实,我们若是真正走近日
本,就可知晓日本文化在吸收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具备自身的文化特
质。事实上,九世纪末遣唐使终止之后,中日两国之间中断了官方往
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相应减弱,而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即所
谓国风文化日渐发展;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向西看”。
因此,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虽然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
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说中日两国的文化形似而神不似也不为过。所
以,我们要想深入地认识了解日本文化,就得从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开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文化的输入和了解绝不能再“厚此薄彼”。
固然,今天仍然有少数日本右翼分子试图用卑劣的手段掩盖那段令大
和民族蒙耻的血腥史实,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宏阔的历史气度、开放的文
化心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了解日本文化。因为要固守民族的文
化之根,我们不能单面守护自己的文化母体,而是要积极了解异域文
化,吸收和借鉴异质文化的精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 O(]1年12月7日,南京大学成立了“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中
心”下设的“日本学术译丛编辑部”致力于译介日本代表性的学术研究
成果,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专门设置了“广松哲
学系列”,所译著作在中国哲学界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这次的译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文化人类学

在线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