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过程与实用语言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术会议过程与实用语言研究

学术会议过程与实用语言研究

作者:

开 本:03

书号ISBN:750464823

定价:50.0

出版时间:暂无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术会议过程与实用语言研究 节选

nbsp; 言
    面对21世纪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
国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学术交流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构建
通畅的学术交流渠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重要
工作之一。学术会议作为一种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科技创新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6年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组织的学术交
流会议为3427次,参加会议为53.9万人次。应该看到,在学术会议数量和
参会人次增加的同时,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实效需要提升,尤其是我们举办的
高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不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不强,这与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需求还不适应。
    为探索新形势下学术会议组织的特点规律,创新学术会议的组织理念、
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调整学术交流工作理念,培养学术会议组织队伍,中
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于2007年设立了《学术会议过程对学术会议质量的影响
研究》和《在华召开国际会议选用语言及其效果研究》两个课题,并委托天
津市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承担相应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从理论
和实证两方面入手,综合应用传播学、科学社会学、知识创新学、政治学、
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分别对国内
学术会议组织过程和国际会议交流语言环境进行了深层的理论分析,剖析了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提高学术会议质量的对策措施。
    在隆重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之际,为认真贯彻中国科协“以提高
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为抓手,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的工作要求,
现将两个课题研究报告汇编并公开出版,以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管
理工作者参考。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08年4月

第二章  在华召开国 际会议选用
    语言及其效果研究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越来
越多。据中国科学院2007年年报的统计数据,仅200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多边或双边
国际会议就达306次;而据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2007年的会议、会展目录,
2007年4~11月间在该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会议就有27次;国内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国
际会议统计数据,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之多。
    国际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我国与他国的交流,搭建相互学习与合作的平台,促进
我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一般而言,国际会议的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在国内举行的国
际会议也不例外,有时即便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是国内代表或在国外生活的华人,会议
也会选择英语作为会议用语,似乎不用英语就不能称之为国际会议。然而,由于很多与
会者的英语水平有限,*终无法达到会议预期的目的。2005年,政协委员李德毅就提
交了一篇题为《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使用汉语》的提案,历数了多次国际会
议上仅使用英语导致的会议效果弱化现象,强烈呼吁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使用
汉语。2006年,《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了一篇题为“学术会议上被排斥,汉语将沦为科
学领域看客”的文章,该文作者在质疑国际会议必须采用英语的同时,认为国内*好
的科研人员放弃使用汉语会导致汉语成为弱势语言并会影响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前途。
2007年,韩启德主席在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用
中英文双语进行交流”。他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越来
越多,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同时也要看到,很多国际会议虽然规模很大,会议参加者的
收获却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问题。”可见,国际会议的语言选择及其效果
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是否必须使用英语一直存在争议。主张使用英语者认为这是
促进国内学术界与国际接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来自国外的友人特别是非华裔国
外友人的尊重;主张使用汉语者认为使用英语不利于保证会议的效果,从长期来讲会使
汉语在精英阶层边缘化,会弱化中国的软实力。实际上,国际会议使用英语并非惯例,
法国、西班牙、德国和日本等国都很重视在学术会议上使用本国语言,1994年法国通
过的《杜蓬法》更是规定,在法国召开的国际会议,法国代表须用法语发言,会议使
用其他语言时,须用法语同声翻译。就此而言,有必要对国际会议语言使用惯例及其形
成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多层面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国际会议效
果的长效机制。
     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能够让更多的人不走出国门就能够了解国际发展的*新态势,
近距离接触国际著名专家并与之对话,实现与国际学术领域的接轨。但由于文化特别是
语言的差异,国人的平均英语水平并不高,兼且爱面子、好攀比,结果使很多国际会议
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迫切需要对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环境进行充分研究,在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