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作者:伍俊斌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010090511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梳理了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提出,公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
本书从平衡自由与秩序、增强社会自主性和国家权威性的政治哲学的高度,分析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各自局限性,寻求达致两者良性互动的目标模式和内在机制;分析了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探索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互动维度下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要素;还研究了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两分法与三分法之争的实质及其应用的分殊。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公民社会既是富有增殖性的理论话语,又是内蕴挑战性的现实课题。本书力图对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范式转换、基本内涵、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蕴涵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各自的局限性和推进两者良性互动的机制,阐释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和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要素。以期对正在形成热潮的公民社会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目录
导论 自由与秩序的追寻**章 公民社会的古典含义
**节 亚里士多德
一、公民社会=政治社会
二、公民社会=文明社会
第二节 西塞罗
一、政体形式
二、法治原则
第三节 中世纪
一、城市自治
二、城市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近代契约论: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例
一、与公民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状态
二、作为政治社会的公民社会
第二章 公民社会的现代意义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节选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简介:公民社会既是富有增殖性的理论话语,又是内蕴挑战性的现实课题。《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力图对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范式转换、基本内涵、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蕴涵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各自的局限性和推进两者良性互动的机制,阐释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和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要素。以期对正在形成热潮的公民社会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相关资料
20世纪以来,市民社会的讨论经历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30年代,以葛兰西为代表。第二次是从80年代末至今,以哈贝马斯、阿拉托、柯亨等为代表。在这两次讨论中,市民社会内涵已发生变化,其界定市民社会的主要维度已从经济领域转向了文化领域。即把市民社会“主要看做是一个文化批判的领域,看做是一个建构公共理性和生成公共伦理的社会空间。”葛兰西把市民社会纳入上层建筑,在他看来,上层建筑分为两大领域:一是政治社会,二是市民社会。前者实施强制性的权力,后者实施建立在“同意”基础上的文化领导权。哈贝马斯早期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等著作中同样强调文化批判领域是市民社会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把它仅仅归结为这个领域。他认为,市民社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它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其二是由私人组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非官方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系统。哈贝马斯后期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等著作中凸显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认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根据源于社会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再生产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伍俊斌,男,1978年生,湖南新化人。中共中央党校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科社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政治哲学、政治学原理和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参与国家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合著3部。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人民网、新华网等转载。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