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名家经典文库

作者:乐黛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453-0

定价:45.00 元

出版时间:2015-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集结经典 讲述一个学科成长的历程 真正的书写者,一生也许只为一部书而存在,那是他或她的经典。 那部书将铭刻书写者独有的精神姿态,襟怀、学养、持守与求索,那是他或她与此在与永恒的对话。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开始搜求中国比较文学界硕儒时彦们的“那部书”。而这里奉献的就是我们第一次的收获。十一位学人,十一部心血结晶,涵盖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古代文学、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学及其文化、中西比较诗学、女性主义诗学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研究、西方神学诠释学、儒家经典与诠释学、翻译研究等领域,折射出一个学科三十年的恢弘历程。 时光永是流逝,我们将与真正的书写者一同寻觅天壤间的那部大书。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的代表作。该书主要就三方面展开讨论:1.阐明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与学术追求,为中国比较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石;2.评析了鲁迅、茅盾等中国新文学创立者对西方十九世纪末以尼采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吸纳、融汇与改造,揭示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被遮蔽的重要一页;3.作为本书的重点,作者选取鲁迅、茅盾等现代文学巨匠的经典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参照精神分析、接受美学、诠释学、叙述学、新批评等西方理论进行具体的文本评价、鉴赏,读出了新意和深度,是以西方文论解读中国文学的成功范例。
 
著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一九九〇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等,主编有《世界诗学大辞典》(主编之一)、《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十四卷)、《中学西渐丛书》(八卷)等。
  媒体评论

我考虑到她(乐黛云)这一部书很有用处,很有水平,而且很及时。杜甫的诗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很想把这一部书比为“当春乃发生”的及时好雨。
——季羡林
乐黛云同志的治学道路显然有与她个人的知识面宽广和具有开拓精神等素质有关,但它却能给人以普遍性的启发,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新科学、新方法纷至沓来的时候。因此我愿意将本书推荐给爱好和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读者。
——王瑶

目录

序一(季羡林)
序二(王瑶)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比较文学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论《伤逝》的思想和艺术
鲁迅属于全世界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
《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
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雷雨》中的人物性格
 
小说世界的外延研究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决定着表达方式的深层结构
潜意识及其升华
作品的框架与意象的发掘
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
“推末以至本”和“探本以穷末”
 
后记

精彩节选

序 |集结与阅读: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经典(总序·节选)
 
杨乃乔
 
按照约定的编辑与出版策略,我们对近37年来能够准确地定位在比较文学学科意识下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进行了遴选,第一批选入了十部专著,作为十位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个人经典给予集结出版。我们在遴选与编辑的过程中,曾得到这十位学者诚恳与无私的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文库”仅从过去出版且曾在学界产生过影响的专著中进行遴选,而不再接纳任何在比较文学研究命题下业已出版的论文集。因为显而易见,一位在学术信仰上谨慎且笃实的学者,愿意让自己沉寂在一个相对安静且稳定的时段,就一个论题在文献与理论两个层面做体系性思考而撰写专著,这部专著较之于论文集在逻辑的断片中所给出的阶段性思考要有价值得多。
此次,我们通过遴选与结集出版这套“文库”,在意外的偶然中,对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37年来所行走的学术发展史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反思。
从“文革”结束到当下的37年来,中国学界关涉中外文学及其理论、文献的人文研究及所堆积的出版物在表象上也只能如此繁华了,无论怎样,所出版的专著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当我们以选家的眼光透过虚妄的繁华,希望真正拣选若干部还能够被定义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个人经典的专著时,在遴选的质量与数量上,能够感动我们学术良心的专著居然没有多少部。并且我们特别想说明的是,比较文学研究是一个学科边界开放的学科,所以我们的遴选绝然不是仅仅规限于以“比较”两个字眼儿为自己命题的专著中展开的,因为至少业内学者都知道:“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一部在学科意识上地道且准确的比较文学研究专著往往不需要粘贴“比较”的标签来装饰自己。
我们的遴选涉及了与比较文学交集的相关人文学科及研究领域,本来我们以为能够轻松地遴选出五十种或一百种可以定义在比较文学学科意识下所出版的个人经典,结果却多少有些令人失望。我们不禁想在此设问:37年来,中国学者在“学术大跃进”的冒进中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呢?
然而无论怎样,当代中国学界还有依凭自己的学术良心理性读书且执着研究的学者,毕竟我们还是遴选与出版了第一批结集于“文库”的十部专著,我们还会遴选与出版第二批的十部专著与第三批的十部专著等等,当然,这一切还要取决于中国当代学者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以他们的良心与研究说了算。也正是如此,在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史上,这套“文库”第一批选入的十部专著越发弥足珍贵了起来。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三通”潮     下一篇:台湾省编译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