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

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

获第32届华东优秀教育图书奖(三等奖)

作者:郑春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508-8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其十,礼是抗击列强侵吞的精神。外国列强称霸世界,觊觎中国,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始终都能奋起抗击,一致对外,保家卫国,靠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里所具有的凝聚力。而中国人民保持不侵略他国,靠的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道德约束力。

此外,儒家的礼还有同化力,如契丹族所立辽国、女真族所立金国、蒙古族所立蒙古汗国及元朝、满族所立清朝,统治集团在保持本民族之礼的同时,不得不学习汉礼,以汉礼来协调与汉民族的关系,故而即便在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汉文化也没有停止其发展的步伐,中华文明一直在延续。儒家的礼还有向心力,她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感情的纽带。

儒家将礼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考察与提升,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礼制体系,使之具有约束力、向心力和同化力。可以说,礼是人类的规范和准则,是修养和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运行的秩序,又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换言之,礼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总规则,小而至于个人的修身接物,大而至于国家的制度法纪,都可以“礼”统之。礼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约束力,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不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即便在法律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国家的治理,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睦,个体的尊严,都离不开道德自律。时代有更迭,人事有变迁,礼仪有废兴。但离开礼的约束,率性放纵,小则缺德丧身,大则失德亡国,这是铁定的历史结论。

中国的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个时期,都有人自觉地参与建设与积极推进,但在历史上,以周公、孔子与朱子三人贡献最为突出,而以朱熹最为宏博。周王朝建立之后,在周公姬旦主持下,对以往夏礼和商礼进行改造,将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次制礼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到个人的日常行为都有详细规定。通过周公制礼,统治阶层力图使西周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和人们生活以及思想,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做事以礼为准则。

孔子有感于宗法的退化导致了礼崩乐坏,古礼不行,在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用以教育后人。孔子以仁释礼,将传统的上层领域所行之礼改造为道德之礼,也使得天子与庶人在道德面前一律平等,提高了礼对人的约束力。

朱熹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宋代,在倡导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方面,始终不遗余力。朱熹博采前贤往圣构筑社会秩序的伟大思想,崇化导民,改易变通,择善而从,因事制礼。朱熹晚年以《仪礼》为经,以《礼记》为传,以《周礼》为纲,会通三礼,建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礼》学体系,吸收了既往名家的《礼》学思想,也吸纳了当时优秀的《礼》学家的思想精华,这个体系就蕴含在礼学大全书《仪礼经传通解》里。在朱熹从事教育活动和著述立说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参与朱熹牵头的礼学系统重建的工作。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160

开 本:16

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