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
朱子家礼与人文关怀获第32届华东优秀教育图书奖(三等奖)作者:郑春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508-8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其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所在。人类的进化经历漫长的过程,至少走过蒙昧、野蛮到文明的重要历程。蒙昧期无礼可言,野蛮期则不知礼,只有进入文明期的人才学礼、知礼、行礼,个体才自觉接受礼的约束,以裨益于立身处世。而生活于文明期却不讲礼的人,没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自然就倒退到野蛮状态,与人格格不入,甚至戕害生命,为害社会。
其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四季变化,阴阳交替,昼兴夜伏,动静有常,春耕秋收,采伐有度。人类只有尊天道而行之,谐天地而存之,才能始终保持朝气,以尽其天年,以延其子嗣,如是方能以至于无穷。
其四,礼是人的行为准则。人际交往,贵在懂得尊重对方,以此获得对方以礼相待。《中庸》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视天子与庶人一律平等。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最终目标是将人培养成知书达礼的人,使之学礼而能立身,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实际上就是双方之礼不对等,出现交际的尴尬。
其五,礼是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人类的社会关系十分繁杂,始终存在上下、长幼、贫富、贵贱之分别,但其有内在的关联与转换。儒家将人类的社会角色划归为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伦常关系,并明确指出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人类遵照礼制,将这五种关系处理好,上明下顺,社会就会有序运作,区域不同、种族不同、家庭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司不同的各色人等才会长期和平共处。反之,人心迷乱,人灾横生,社会就会紊乱。朱熹考察古代等级社会中社会伦理秩序,得出“
其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国有国之礼,邦有邦之礼,乡有乡之礼,家有家之礼,士有士之礼,依礼交际,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人类的行为必须有个共同轨范,那就是尊礼而行。《礼记·曲礼》中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通过礼治的办法来调整社会关系,沟通、协调与合作,缓解矛盾冲突,从而维持社会秩序。自古以来,社会秩序的建立,大致是由习俗而礼教,进而有国法。而中国古代法典,与礼形影相随,社会一切活动,也就不能离开礼的指导与制约。
其七,礼是宗法家法。宗法是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明晰权力地位、财富分配,弘扬祖先美德、氏族精神,劝人向善、标榜做人准则,其本质是道德教化,其目的是齐家荣族。家法是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这些宗法家规,一般都写进谱牒,是家教的蓝本,由族人共同遵守。族人越礼,会受到警戒,不屑作坏,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其八,礼是国家典章制度。治理国家要顺从人道,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故周公制礼作乐,确立国家纲纪,并设职官治国安邦。后世制订官制,分省列部共同管理国家,皆缘起于《周礼》。而对帝王将相和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与推举,也要依礼而行,重在尚贤使能,无德者不能尸位晋爵。古代有“刑不上大夫”,又有“为尊者讳”,但礼的约束却不能缺位,也就是制约、监督不能缺位,否则,统治集团内部无礼之约束就无法形成合力,社会管理就会无法运作而乱套,社稷安宁就无法实现。
其九,礼是抵御佛道浸染的力量。中国有多种宗教存在,但至今未成为宗教的国度,其功归于儒家思想对本土道教、外来佛教的吸纳与抵御,因为社会精英阶层受教育取决于儒家思想,且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柢固。可以说中国社会格局,几乎是儒家设计的,历宋元明清数百年而少有大变动,尽管时代不同,人事变化,起主导思想者,仍属儒家。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