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
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作者:马骐主编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121386510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20-04-0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 本书特色
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时有发生,一旦自己、家人、朋友或身边的人发生了危险,如果我们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就有可能减少损伤、挽救生命。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十分重要。正因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一书。全书有针对性地分为六部分,内容涉及急救常识、突发急症、遭遇外伤、意外伤害、儿童急救、老人急救众多方面。旨在引导广大读者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急救方法,帮助自己及他人应对突然情况,捍卫我们生活与生命的安全。此外,书中配有众多精美插图,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加深印象,收获更多有关急救的科学知识。
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救护车到来之前, 应该知道的急救常识 ; 突发急症, 及时救治降低危害 ; 老人急救, 儿女必学的救护指南 ; 儿童急救, 考验家长的关键时刻 ; 遭遇外伤, 急救方法新手拈来 ; 意外伤害, 不慌不忙冷静处理。
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 目录
Part 1 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知道的急救常识急救现场,请先确认周边安全
120急救电话,你未必清楚怎么打
掌握初步检查患者体征的方法
心肺复苏,这招你会吗
快速止血,外伤急救的重要环节
包扎伤口,要学会因伤而异
固定,避免二次损伤的重要措施
伤员搬运,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
Part 2 突发急症,及时救治降低危害
昏厥急救,迅速抬高双下肢
昏迷、休克不是一回事
猝死,“黄金急救4分钟”
癫痫发作,往嘴里塞东西不可取
中暑,急救牢记4要诀
急性腹泻,预防脱水很关键
食物中毒,小心吃货变“吃祸”
安眠药中毒,救护车到来前可以这样做
急性酒精中毒,分清轻、重再施救
Part 3 老人急救,儿女必学的救护指南
意外跌倒,究竟“扶”还是“不扶”
突发心绞痛,硝酸甘油是救命药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是在与时间赛跑
脑卒中,抓紧救命3小时
老年人哮喘发作,背不得
高血压脑病,头痛是**症状
糖尿病昏迷,分清诱因再急救
老人噎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Part 4 儿童急救,考验家长的关键时刻
小儿发热,38.5℃以下无须吃药
小儿高热惊厥,需要冷静应对
小儿鼻出血,仰头、举手不靠谱
被果冻噎住,*真实的经验分享
鱼刺卡喉,这4件事不要做
异物入眼,千万别用手揉
异物入耳,不可盲目乱挖
小儿烧烫伤——冲、脱、泡、盖、送
烟花爆竹炸伤,听急救专家怎么说
被猫、狗咬伤,冲洗、注射狂犬病疫苗
误食洗涤用品、药物,是否催吐分情况
Part 5 遭遇外伤,急救方法信手拈来
外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擦伤、割伤,看图读懂处理方法
不慎被刺伤,锐器不要随便拔
冻伤,脱离低温环境尽快复温
手指被门夹伤,先冰敷消肿
踩到碎玻璃,急救专家来支招
脊柱受伤,搬运不当危害大
脚踝扭伤,冷敷或热敷要适时
手臂脱臼,不要试图复位
意外骨折,听骨科医生怎么说
断肢,懂急救为再植赢得时间
Part 6 意外伤害,不慌不忙冷静处理
溺水,再这样急救就错了
意外触电,脱离电源、对症施救
煤气中毒,通风换气、迅速转移
被毒蛇咬伤,急救分清宜与忌
被蜂蜇伤,**时间拔出毒刺
被水母蜇伤,别用淡水冲洗
附录A?居家**急救药箱
附录B?居家急救误区大盘点
附录C?居家急救还要学会这些
救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怎么做 作者简介
马骐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河北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长期担任中石油海外项目健康管理及急救专家,为参与海外项目的员工进行急救培训及急救诊治。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得2008年度廊坊市医学类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奖。发表了多篇科研文章。
医学 临床医学理论 诊断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肺炎及慢性肺部疾病居家康复指导
下一篇:关于微整形,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