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课堂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新认识课堂

重新认识课堂

作者:贲友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9118495

定价:

出版时间:2019-05-0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重新认识课堂 节选

《重新认识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教师指定其中一名学生发言,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指定学生发言,是一种常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那么,为什么教师指定的是这名学生而不是那名学生?教师对答问对象的选择,是基于什么考虑的呢?
  就此问题,我采访了30多位各个学科的教师,其中,有走上讲台才一年的青年教师,也有教龄接近40年的老教师。通过访谈得知,他们在指定学生发言时,一般基于以下考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比较简单的问题,选择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作答;比较难的问题,选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作答。第二,对少数内向、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通过指定发言,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第三,对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通过指定发言,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看来,教师指定学生发言,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则的。当然,这样的规则,是每位教师“自定义”的,但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好似一种“潜规则”,大家平时并没有明说,但心知肚明。那学生是否认同教师的这些规则呢?
  我想起了一段教学经历。当时我带的是六年级的一个班。一天放学后,我收到学生焦芙蓉发给我的短信。**条短信的内容是:“贲老师,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不请我发言?!明明郑嫣然没举手,你却请她发言。你深深地伤害了我幼小的心灵。”(“你深深地伤害了我幼小的心灵”这句话,在当时的班上是有“典故”的,这是一名男生的口头禅。)过了一会儿,又收到焦芙蓉发给我的第二条短信:“为什么你一而再,再而三这样?!机会是争取来的,为什么我争取了,你也不给我机会?!”每条短信后面都附了4个“哭脸”。我回复了短信,并约好第二天与她交流。
  第二天,焦芙蓉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在课堂上对她的举手熟视无睹,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反而常常有发言的机会。我向她解释为何在课上常常不请她发言:她很优秀,于是老师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给了学习困难一些的学生。
  焦芙蓉所说的的确是事实。我在课堂上,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照顾”,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常常被“冷落”,其所得到的发言机会要少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发言,往往由于其所思所想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差距过大而难以被他们所理解,所以,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发言要求搁置一边。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但过大的差异,也许难以成为教学资源。我知道,焦芙蓉讲完之后,班上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云里雾里,只有她自己清清楚楚。于是,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粗暴”地无视她发言的要求,“剥夺”她言说的机会。
  尽管我的想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也向焦芙蓉做了解释,但焦芙蓉未全部认可、接纳我的“规则”。交流结束后,焦芙蓉依然嘟囔着“不公平”。
  教师指定学生发言,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必要的。但对像焦芙蓉这样得不到发言机会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伤害”。怎么办?我和学生商定了新的规则:在课堂上,如果有一些想法未能表达出来,下课后可以直接对老师说,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告诉老师。这也算“课内不足课外补”吧。
  ……

重新认识课堂 相关资料

  ★友林在课堂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他们学校有两句话:人人都是学习者,个个都是小老师。友林将这两句话在课堂里演绎得如此真切、如此生动、如此深刻。
  ——成尚荣,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合格教师*鲜明的职业特征,在于善于学习,始终有问题意识。像贲友林那样一直浸润在课堂中的教师很多,但能像他那样有精神寄托,始终在探索和反思的,也许并不多。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充沛的职业生命力。读贲友林老师的这本书,我能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孕育思想和智慧的大地。
  ——吴非,特级教师,杂文家
  
  ★读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我认识到:课堂是儿童生活的地方,生活需要真实与具体;课堂是儿童学习的地方,学习需要助力与引领;课堂是儿童交流的地方,交流需要真诚与技巧;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地方,成长需要真爱与陪伴。
  ——吴正宪,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一直坚持带班上课的贲友林老师,以他的使命、情怀和独具慧眼,发现课堂中的一串串常识。这些常识,源于实践与思想,让我们发现课堂中明亮的那一方;这些常识,真实而温暖,质朴而生动,鲜活而深刻;这些常识,因为我们不常思而变得不识。
  ——华应龙,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重新认识课堂 作者简介

  贲友林,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著有《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等。

重新认识课堂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中小学教辅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