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作者:田涛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8652689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5-08-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本书特色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内容简介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中国商业文明促进联盟创始人秦朔、《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刘坚、小米公司副总裁陈彤、财经作家吴晓波 联袂诚挚推荐这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全新修订本!本书历时3年精修原著,60%大幅度增改,新增100多位中高层近身访谈、300多万录音资料,再次披露任正非及华为中高层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故事.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前言

自序
关于华为,谁也无法自诩权威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首版印于2012年岁末,两年多来,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先后有中文繁体、韩、英、日等版本面世,几万读者以微博、微信、书、报刊等载体发表了或褒或贬的评论,并掀起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华为研究热”.
然而,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华为之外此书收获的大多是好评,但在华为内部,尤其在“心声社区”上,笔者听到、看到的多是批评、讥讽,一些人的言辞相当尖锐,甚至尖刻,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一、把华为写得太好了,“有吹鼓手之嫌”.二、一些事实和观点并不准确,“有主观想象的成分”.三、书名与正文不符,“典型的标题党……”.四、“此书对华为的认知太表面,失之于肤浅”.五、部分内容重复,结构散乱。
老实讲,面对“心声社区”一个阶段铺天盖地的负评,本人内心是抵触的,自恃对华为10多年的近距离观察,同时阅读了几百万字的公司各类公开、半公开的文献,花了6年时间进行思考和写作,怎么可能会是“表面的”、“肤浅的”、“吹鼓手”性质的?
本书首版的写作,从酝酿到成稿,一直在半秘密状态下进行。以华为长期的低姿态做派,此书是否会被任正非和公司高管们否定,并“劝说”本人将其溺毙于襁褓?这是我担心的。事实上,之前10年左右,有几本关于华为的著作都有被“做过工作”,但被作者拒绝了的经历。假使华为让我放弃写作和出版此书,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华为总是让我出乎意料。当《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初稿送到轮值CEO(首席执行官)徐直军手中,并经他发给公司数十位中高层管理者审阅时,得到的反馈居然是:由作者自己决定。我突然意识到:处在全球化旋涡中的华为,要对外部世界全面开放了。之后两年多,华为一改过去与媒体疏离的状态,先是轮值CEO们高调地接受国内外报刊采访,后来一贯“神秘、低调”的任正非也走到舞台中央,几次与国内外记者们坦率交流,直到2015年初在达沃斯论坛接受BBC(英国广播公司)著名记者的全球直播采访。过去两年多,华为也许是全球规模性企业中,被各类媒体持续关注*多、关注度**的公司之一。
当然,对华为来说,“脱敏”是相当成功的:充分透明化之后,人们终于意识到,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是值得尊重的,它的经营与管理哲学、文化与制度、创新与变革、多变的战略战术及领导力等,构成了其独具的特质。因此,华为也成为中外商学院高度关注的案例,笔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就应邀与10多家国内外著名商学院的教授有过深入交流。
让我格外欣喜的是,在首版面世不久,我获得了一项“特权”:毫无禁忌地与华为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一年零七个月,涉及公司市场、研发、财务、法务、审计、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和各个产品线,先后接受访谈的人士有100多位,这其中包括绝大部分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每人时长在3~6小时不等,仅录音整理的文字记录稿就有近300万字。至此,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是华为之外的人士中,*了解华为的人,即使在华为15万人中,我也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认知华为的极少数人。
访谈过半后,我开始不安起来。全部访谈结束后,一边翻阅访谈整理稿,一边为首版的“不成熟”和粗糙而心底发虚,以致不敢正视首版的部分章节,也终于认可了“心声社区”上华为人的批评和意见。2014年6月初,我就开始酝酿进行一次“大卸八块”的修订,首先是历史脉络的梳理,为了对同一事件进行还原,我必须从三位以上的访谈人的口述中进行比较和甄别;其次是一些结论的形成和观点的确立,由于有大量的素材作为支撑,我也力求**限度地做到严谨和客观。当然,全书修订后的结构也做了诸多调整。在原版本的基础上,新版本增删的内容多达2/3以上。
此番修订,写作的艰难不亚于首版。确切地讲,修订本是一本新书,只是书名和大的架构未做改变。在300万字浩繁的故事、观点、细节面前,我每每陷入不知所措的乱麻之中,每一章、每一节的重新布局,每一个事实和结论的对应,都使我多次彻夜难眠,经常晚上两三点披衣而起,伏案著述,或摘录访谈内容……几个月不到,身体急剧消瘦,严重到脸部肌肉抽搐不停。2015年春节前,修订稿全部杀青,我又连续细读了5遍以上(部分章节反复细读),从大年初三开始,又将*后两章推倒重来,因为一位重要朋友阅读完修订版后,认为有点“虎头蛇尾”.兹后,又将修订版发给华为内外几十位人士,在大量反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五次修改。如果让我对首版和修订版打分的话,首版勉强60分及格,而修订版则可以达到80分。为什么不可以更高分呢?原因很简单,华为的文化与历史实在太丰富了,关键是,华为充满了变化。当你自以为抓住了所谓“终极真理”时,从另一种视角看,你也许抓住的是谬误,或者它正被变化了的观点和新模式摒弃,所以你永远不能自视是所谓“权威”;而且,当我真正与100多人进行了访谈后,我恰恰更加不自信了—不仅对事实而言,对部分结论也同样不敢自信“正确”.这也促使我有了另一种“自信”:既然自知有缺憾,有诸多忐忑,还不如开放一些,请15万华为人,包括几万前华为人,以及一切关注华为的朋友和广大读者,一起参与对本书修订版的“评头论足”—就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与观点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使下一版本的修订更趋客观、真实。我的邮箱:tiantao2015@sina.com2015年6月12日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一般管理学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