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作者:李晓西

开 本:大16开

书号ISBN:9787300126241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书特色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是2007年作者李晓西为研究生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这本书可以作为作者所著《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的配套教材。书中收录了13讲,相比原宏观经济学教材,增加了经济分析方法论、国外需求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积极主张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成果丰硕,影响很大,为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以后,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工作,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目录

**讲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演化背景和分析方法
一、简介“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二、经济学学习方法及学习建议
三、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讲演的评论
第二讲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人分配
一、从《大国崛起》谈起
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
三、关于国民经济核算问题
四、国民收入分配
五、助教老师的案例分析:股票市场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六、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我理解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2.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原因
3.从焦炭产品核算看我国现行gdp核算中的不足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节选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是2007年我为研究生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这本书可以作为我所著《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的配套教材。书中收录了13讲,相比原宏观经济学教材,增加了经济分析方法论、国外需求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内容。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演中,我力求做到五点,一是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注重从当前现实出发来引申理论的探讨,如在**讲中,当天我正好主持了北京市举办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一个讲座,晚上即请参会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的点评;二是力求做到老师主题讲演、助理老师案例分析与研究生专题发言相结合,讲授中鼓励提问,提倡讨论;三是力求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不仅组织大家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还邀请世界银行的专家来讲座;四是力求把经济理论内容讲解与分析方法运用结合起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求背记书中的原理,因此,讲授中穿插介绍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要领等内容;五是力求做到语言既通俗又准确,·在讲重要理论观点时以严谨为主,在穿插故事或例子时则以口语为主,让大家轻松点。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他们不仅出版了我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而且推介到国外,并不断地督促我改写并翻译出版。我还要特别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是引发和促使我完成本讲演录的*初策划推动者,在他们的督促下我完成了本书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近两年任务重、课题多,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才付出版社。希望本书不仅能作为学习经济学的研究生的读本,也可为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老师和高年级本科生提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研究生教学用书) 相关资料

插图:总供给概念及其衡量。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两个总供给概念。萨缪尔森的定义是: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各行业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在中国经济信息网(China Economic Information Network,CEI)宏观经济网页的解释是:总供给指报告期(通常是季度或年度)全社会新创造的且需要资金交换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这两个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国度内测度的。总供给有两大内容,一是商品,二是劳务。商品是传统就存在的概念,劳务则是现代经济学扩展进来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对劳务是否创造价值争论很大。比如说,你请了个保姆,按照西方经济学定义,这个保姆创造了GDP。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保姆没创造价值,是间接分享了来自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分享的是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和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讲的劳务,实际上指它是能创造价值的。比较一下萨缪尔森和国家信息中心的定义,在强调的重点上似乎有一点差异,萨氏没强调总供给是需要资金交换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国家信息中心则强调了需要资金交换这一点。但现代社会里讲的总供给总是以货币来交换的,是以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在我们现实中,无货币的总供给是无法统计合总的,很少有实用的地方。因此,两定义的差别实质上并不很大。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将总供给概念放在产品市场中讲。他认为总供给就是每个厂商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的总和,可见特别强调微观之总和,这种强调我觉得和凯恩斯的看法有些距离。凯恩斯强调总体观,而不是微观和。这些细微的区别,同学们在读书时可以进行一些比较。比较概念,可能比一般地讲概念会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总需求概念的比较分析。萨缪尔森的定义是: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中不同部门(消费者、企业及其他机构)愿意花销的总量。我国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定义是:总需求是指报告期(通常为季度或年度)全社会为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而增支的货币资金。萨氏强调指出了消费者、企业及其他机构,信息中心的定义强调了“全社会”;同时,信息中心的定义还强调了“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强调了是用货币资金去购买,对统计部门来讲,这是准确的,也是可操作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