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作者:游建波 等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953-5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16-03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首先,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具体内容和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第一,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适用于概念性教学内容、有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特征,恰当、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第二,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群体,适用于不同经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年龄特征,有的学生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有的学生适应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第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知识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针对教学条件,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变换教学方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状态。
其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助于多元化教学和教学多样性。在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媒体等都是教学资源。教师要逐一分析这些资源的特点,理顺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摆在首位,通过整合和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一,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同搭台唱戏,教师当导演,或是舞台监督,不能成为制片人,或者包办一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教学中的机敏才智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对提高教学活动效率起到促进作用。第二,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指导性则,以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前提,能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个人经验以及个人才智,成为课堂资源的重要因素。当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也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方法。第三,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资源,要学会优化教学媒体,恰当运用,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媒体资源包括教材、学习辅助材料、教育技术设备和网络媒体等。课程、目标、理念、思想等外在因素也可以整合成为教学资源。总之,努力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积极优化课堂环境,整合各种教学因子,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效果可以从教学效率、作用、成果三个层次进行考量。第一层次,效率。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容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容量,掌握知识、技能、应用等能力和水平,是考量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层次,作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获取知识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对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经常是隐藏在学习过程中,所以要教学方法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第三层次,成果。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取得哪些成功、进步和收获。教学方法应该包含学习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是指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话、指导、学习、交流和评价等,其互动是双向的。如,学生与教师对话,教师课堂提问及学生发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等,形成了双向互动,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意向和能力。又如,探究教学法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教学主体主动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归纳、分析后提出问题。所以教学互动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一堂课只有教师一人谈,教师唱独角戏,则课堂将变成为“一言堂”,这种缺乏交流环境的课堂,将给学生一种言听计从的从动思想,这种课堂是一个不完整的课堂。从另一方面看,通过教学对话,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提供途径。
二
课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包含学时计划、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在中、小学校,课程可以泛指学科。课程的重要作用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成为课程的对象。信息技术课程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发展的新课程,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持征和教育功能。
按照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文化课”和“活动课”,文化课涵盖分科课程,活动课不明显设置学科界线,其内容是综合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是国家颁布的课程,国家要求每位中小学生都要修习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科特征来设置学习内容,属于“文化课”范畴,不是活动课。
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由国家统一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是由中小学校自行编制、实施和评价。地方课程介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由国家授权,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国家课程,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由地方管理。
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来看,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发挥了素质教育功能,课程融合科学、技术、文化等前沿科学知识的学科体系,其价值取向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更加开放、更有挑战性、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充分运用教学多样性,通过创新学习,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当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功能,还需要通过贯彻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运用学科教学思想与方法,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果。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信息素养表现在学生获取、处理、存储、管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技术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处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体现了信息素质和技术素质双价值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课程,承接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任务,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所以,信息技术课程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提升教育品质。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建立起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谐、民主、平等,通过教师创设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类似于真实的环境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感受信息文化,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性功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良好的信息环境中,可以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必要性的认识,打破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结合社会和家庭,共同建设信息文化,创造“文化”课堂。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